开车旅行,路在自己的手里,下一站是否更美好全看你是否妥善规划,做好准备。
我们老在固定的生活模式里打转:驱车上班的路线、按时上下班或上课下课、吃午饭的时间、规定的工作范围、穿着装束、放工回家的途程……连电视预先设置好的频道,也像宇宙星群般沿着无形的轨迹运行着。
难得“出轨”的时候,便是每年的长假。找一辆车子,按图索骥迈向地图上的下一个定点。像游牧民族般,哼着唱机里的音乐,循感觉在天地之间按自己的速度与方向,沿着不熟悉的道路往某处去,随便哪里都可以。
开车旅行安全吗?
但偶尔的逃离,跳出循规蹈矩的顺辙,必须不忘警惕,才能避免乐极生悲,近来有关国人在国外开车肇祸丧命的不幸事故,令人更加关注开车旅行的安全问题。
开车旅行最令人向往的,是“能自订行程时间,随时更换行程”的灵活性。如果是乘搭火车旅行,往往要拎着笨重的行李,不是得在车站附近找住宿,就得先将行李寄放在火车站,然后才到附近景点旅游。这种“观赏一个景点后,必须折回原路拿行李再继续上路”的旅游方式,既累又浪费时间,没有建设性。
开车旅行,能到一些乘坐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地方,像在法国的古堡或偏远的旅游区,不驾车的话实在不容易完成观赏的心愿。开车旅游本来就是一种乐趣,结伴同游又可分担租车费用,的确比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来得便宜。加上开车旅行,住与食的自由度比较灵活,可以到偏远一点、消费指数较低的边镇等寻找食宿,无须老是在市中心或是火车站附近地带兜转寻觅。
开车旅行的好处一箩筐,但好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出发前做足功课,妥善规划行程之外,做好充分准备和注意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旅途安全愉快!
做好准备,就不会让外语路标拖住了旅游的脚步。
●出发前 先规划行程
不管你是多么随性的旅者,到国外毕竟人生地不熟,事前的周密计划绝对是必须做的功课。
·找一本好的旅游指南,能先熟悉旅游地点,了解当地的法律与传统习俗。
·开车旅行,更需要携带当地街道详细地图。
·旅游保险固然是一笔额外开支,但万万省不得;买一份旅游保险,没事发生最好,至少讨个安心。
·在国外开车,也得“入乡随俗”,尤其要注意在公路上的习惯,千万别把新加坡人的驾驶陋习带到国外去。
·到国外可以合法开快车。但切记,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精神上的压力很大,容易导致疲劳。司机的精神状况会直接影响开车时的判断与反应。在国外,疲劳是很多公路意外的第一导因。因此充足的睡眠,对司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情况允许,最好能轮换司机,一个人不要开车超过2小时。
·开车时,最好采取“守势驾驶”,随时注意可能从四面八方撞向自己的冒失车辆。
·车子出现故障或发生公路事故,切记第一动作即开启车子的闪灯示警,接着取出三角警告标志,并将它放置在车后20米外的距离,确保其他公路使用者轻易可见。
·与其和对方留在马路或路肩上理论,不如在设置三角警告标志后赶紧设法离开现场,避免受到追撞之类的二次伤害。
·碰到外语路标,琢磨老半天也不着边际,最好找份相关街道的英文本地图,或向路人求助。可能的话,随身携带一本基本外语手册,方便求救时用。
●避开恐怖分子活跃地区
这阵子,出国旅游还得避开恐怖分子活动活跃的地区。
受恐怖事件殃及如同遇上天灾一样,可能性虽然不高,但是近来恐怖分子的爆炸与破坏活动相对频密,最好能做足准备及提防。怎样避免将自己置身在危险的情况?其实你需要的只是普通常识。
·出发前必须了解目的地的国情与时事动态,可通过互联网或报章媒体留意。
·在国外,随时注意周边是否出现可疑的事物,比如神秘包裹或物件等,如果看到可疑人群聚集,最好避开。
·来到边疆或公路收费站/闸口,尤其更要提高警惕。
●开车救命工具列单
在国外开车,一些基本的安全用品和工具一定要带齐。在出发前先检查车上是否备有标准的安全工具,没有的话,坚持要租车公司提供,或自购以防万一。车内的备胎、千斤顶(car jack)和车主手册更是关键。因为手册会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千斤顶、卸除轮胎和更换备胎。
·三角警告标志:在高速公路上出状况时最好使用;为求更高安全,标志若附有红色闪灯更理想。
·警示灯:辅助三角警告标志,适用在视线不良或夜间环境,红蓝色闪光。
·急救箱或急救包:用到的机会不算少,在欧洲已列为标准配备,但很多人还是不重视。如果可能,车主不妨自备。
“基本内容”建议:碘酒(酒精能消毒)、黄药水、红药水、夹子、棉花、纱布和绷带等。
·击窗锤(车用逃生工具):这把小锤子到了需要时,用处可大呢。主要功能用于击破汽车现行使用的胶合玻璃,或是当车辆坠入水中时车窗往往受水压影响而无法打开,这时便只有击破车窗一途!
·剪刀:在车上自备一把剪刀,有备无患,比如当车子发生事故而安全带却缠住身体时,就可用来剪断安全带逃生。
·灭火器:车子发生意外,引擎可能会因碰撞着火,市场现已有轻便的迷你型灭火器,可以收藏在车内任何储存箱内,随时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