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麦田里的守望     提问时间: 2009/12/6 11:41:15
问题:
 

主风为西北风,农田防护林应该如何营造?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6 11:56:09

        营造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淮北平原地区自从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搞基本农田建设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谯城区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工程,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建设农田防护林所起的作用及营造的技术做一简述。

一、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农田防护林的一系列防护作用中,防风作用是主导因素  随着风速的变化,田间小气候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均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还具有改良土壤和防止干热风危害的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高产和稳产。

    林带的防风作用  气流在其运行过程中,遇到林带的阻挡后,首先由于林带的屏障便消耗了一部分功能,使林带附近风速降低,气流密度加大,迫使一部分气流由林带上方越过,越过林带屏障时和树枝磨擦从而能量减弱。另一部分气流进入林带后,也改变了原来的结构,原来较大的涡流,被林带的孔隙过滤,分散成许多方向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旋涡,它们彼此互相磨擦撞击,并和树干、枝叶磨擦而消耗了能量,从而削弱了风力,降低了风速。

    林带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  林带可提高空气湿度。一般情况下,在林带防护范围内与无林旷野相比,相对湿度平均增加15以上,绝对湿度增加20以上。林带可减少蒸发量。在林带保护下,因湿度增大,温度降低,风速减小和涡动减弱之后,湿润空气可以较长时间地滞留于农田地表空气层内,使蒸发量减少,因而可以改变干旱程度。林带可调节田间温度。因林带降低了风速,改变了气流结构,使空气的热量交换作用减弱,从而对其防护范围内的相当于农作物发育高度的近地表层气温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它随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春、秋、冬三季可增温1~3,而夏季则可降温1~3。林带这种提高和降低温度的作用,对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发育是有益的。还可减小寒流和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林带可影响干热风。淮北平原地区受干热风危害的小麦占总面积的1/2左右。有的地方往往减产2~3成,严重的甚至达4~5成。干热风是一种在春末夏初5月下旬到6月下旬出现的具有高温、低湿特点的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因而正值小麦灌浆乳熟阶段,干热风可造成小麦青枯或籽粒干秕,产量降低而质量变劣。因林带使风速降低,湿度加大和减低了蒸腾强度。完全改变了干热风的性质,可使小麦成熟期延长3~4天,千粒重相应提高。从而也避免了小麦“青枯”逼熟现象。

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

    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农田基本建设。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必须考虑贯彻以下原则: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要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要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它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体系。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包括以下内容:

    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等综合情况。一般应选疏透结构林带或通风结构林带。疏透结构;它是指林带较窄,从林带的纵断面看,上下都有均匀的透光孔隙,通常由4行以上乔木,两侧再各配一行灌木组成。如果不配灌木,但乔木下部必须保留足够的侧枝。有效防护距离在25H(25H表示林带高度的25倍)的范围内。通风结构林带;它是指林带上部较紧密,下部通风。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范围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林带的走向、间距、宽度  林带的走向,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称主带,主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的风力的林带称副带,副带一定要垂直于主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林带的走向以主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林带走向。林带间距;它是指主带与主带或副带与副带之间的距离。林带网格则是由主、副带之间的距离所构成。带间距离确定后,网格的大小也就随之确定。平原地区主带距离为200~300米,副带距离为500~600米,网格面积要大于150亩,而小于300亩。林带宽度;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米的林缘宽度。一般选择两侧各两行以上的行道树。2行的林带宽度应大于4米,这种窄林带防风作用比宽林带好。林带防风距离和平均防风效率与林带的宽度并不成正相关,即不是林带越宽防风距离越大,防风效果越好,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这种“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营造的技术  树种选择:主要选择乡土树种,如优良的杨树品种,泡桐、刺槐、核桃、紫穗槐等。栽植密度;林带株行距,乔木15~25米或2~3米,要三角形配置,对灌木采用1米的株距。造林技术:林带的造林要严格贯彻细致整地,随起随栽。在同一条林带上造林,要做到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的防护作用。幼林抚育:对于新建林带,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1~2年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这样才能保证迅速成林,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6 12:04:38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1、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配置(1)树种选择  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Selection of tree species),应掌握以下原则:选择种源丰富,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选择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冠较窄,生长稳定,寿命长,抗性强的树种;选择经济价值高,产量大的木本粮、油树种和果树做伴生树种;避免选择根蘖性强、串根、遮荫及胁地严重的树种;避免使用和当地主要农作物有共同病虫害的中间寄生树种。适宜于农田防护林的树种较多,但主要的树种有北京杨、新疆杨、箭杆杨、群众杨、合作杨、泡桐、白榆、楸树、紫穗槐、白蜡、杞柳等。核桃、桑树、柿树等多用于山地林网。(2)树种配置  树种配置(Tree species layout)通常是采取树种的株间或行间混交方式进行,常见的类型有:乔木和乔木混交配置;乔木和灌木配置;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配置。其中以乔木和灌木配置混交最好,可以形成复层林冠,亦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由于农田防护林所处的立地条件较好,在考虑以上3种混交配置时,除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外,还应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林副产品和干鲜果品。

2、整地造林前的细致整地可以改善造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消灭杂草,蓄水保墒,为幼林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1)整地方法整地方法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 ①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是指对造林地全部进行翻耕。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造林地大多数为地形平坦或稍有起伏的耕地、荒地和草原,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最为合适。全面整地一般使用翻耕机具进行,整地深度为30-40cm。 ②局面整地  局部整地是指在造林地上对直接影响苗木生长的局部面积进行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带状整地是按林带栽植行方向连续整地,整地宽度要大于林带宽度,在栽植带上,以定植为中心进行的圆形或方形的整地为穴状整地。在立地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段,如有风蚀的固定半固定沙地、盐碱地、水湿地、道路、堤坡等不宜全面整地的地方,宜采用局部整地。(2)整地季节选定适宜的整地季节,可以较好地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整地效果,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往往是影响林带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为了保证造林时期有充分的土壤水分,整地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农忙与农闲季节。一般应提前整地,雨前整地,农闲整地。多年的农耕地或风蚀严重的地区,可以随整地随造林。

 3、造林方法(1)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常用的苗木有实生苗、移植苗和扦插苗。营造农田防护林时,应选择速生树种造林,多采用1~2年生的苗木,目前也有采用3~5年生的大苗,在三北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均较恶劣,地广人稀,经营管理条件较差,采用大苗造林尤为合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防止苗木的过多失水,栽植前苗木地上部分可采用截干、修枝、剪叶等措施,这对于秋季栽植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尤为必要。植苗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设计划线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2)埋干造林埋干造林也称卧干造林。一般以树枝或树干为材料,截成一定长度,平放于犁沟中,再用犁覆土压实。但埋干造林萌条形成的幼树株距不等,需要在造林后第二年早春解冻后进行第一年定干,每隔1m保留健壮萌条2~3株,其余除去。在第三年、第四年进行第二次定干,每米保留1株。在沿河低地或湿润沙土地上采用埋干造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对萌芽力强的阔叶树,如杉木、杨树、柳树也可采用插干造林。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6 12:06:22

请连接:

http://isoshu.cqvip.com/qk/93561X/200902/29440695.html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6 14:06:50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
  
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农田基本建设。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必须考虑贯彻以下原则: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要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要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它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体系。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包括以下内容:
  
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等综合情况。一般应选疏透结构林带或通风结构林带。疏透结构;它是指林带较窄,从林带的纵断面看,上下都有均匀的透光孔隙,通常由4行以上乔木,两侧再各配一行灌木组成。如果不配灌木,但乔木下部必须保留足够的侧枝。有效防护距离在25H(25H表示林带高度的25倍)的范围内。通风结构林带;它是指林带上部较紧密,下部通风。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范围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林带的走向、间距、宽度  林带的走向,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防止主要害风的林带称主带,主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的风力的林带称副带,副带一定要垂直于主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林带的走向以主带垂直于主风来确定林带走向。林带间距;它是指主带与主带或副带与副带之间的距离。林带网格则是由主、副带之间的距离所构成。带间距离确定后,网格的大小也就随之确定。平原地区主带距离为200~300米,副带距离为500~600米,网格面积要大于150亩,而小于300亩。林带宽度;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米的林缘宽度。一般选择两侧各两行以上的行道树。2行的林带宽度应大于4米,这种窄林带防风作用比宽林带好。林带防风距离和平均防风效率与林带的宽度并不成正相关,即不是林带越宽防风距离越大,防风效果越好,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这种“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营造的技术  树种选择:主要选择乡土树种,如优良的杨树品种,泡桐、刺槐、核桃、紫穗槐等。栽植密度;林带株行距,乔木15~25米或2~3米,要三角形配置,对灌木采用1米的株距。造林技术:林带的造林要严格贯彻细致整地,随起随栽。在同一条林带上造林,要做到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的防护作用。幼林抚育:对于新建林带,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1~2年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这样才能保证迅速成林,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6 15:12:23

请您注意把握一点: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6 15:13:11

同时注意搞好乔灌混交。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8 7:14:34

http://www.zglycy.com.cn/article.do?id=10897湿地松农田防护林造林技术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