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麦田里的守望     提问时间: 2009/12/3 13:42:03
问题:
 

    专家您好,我有下面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1.什么是森林的人工修枝?人工修枝的切口形状有哪些?简单描述。

       2.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包括那几级林木?各级林木有哪些特点?

       3.简单描述上层抚育常采用的三级分级法。

       4.抚育采伐间隔期。

       5.疏伐的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各个方法的实施要点,如何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时间。

       6. 植物景观的审美遵循那几方面的原则?

       7.选择观果树种时有哪些标准?试举例说明。

       8.造林综合合格面积满足那3项条件?

       9.薪炭林的作业方式有哪些?

       10.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11.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07:04

参阅: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的“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景观生态学”等等教材,即可得以答案。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14:12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森林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它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森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因子)、森林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森林生态系统。其目的是阐明森林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为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提高其生物产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基础。
  从19世纪60年代生态学的概念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学后,生态学在其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林业生产实践和林业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促进了森林生态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森林生态学的内容最初包括在造林学和林业概论中,如德国加伊尔的《造林学》和施利希的《林业手册》等都是如此。20世纪初,森林生态学成为造林学或森林学的主要部分,如德国迈尔《造林学》中的自然法则基础、日本本多静六《造林学》的前论和俄国莫罗佐夫所著的《森林学》等。
  20年代以后森林生态学逐渐形成不同名称的独立学科,如日本镝木德二的《森林立地学》、美国涂迈的《造林学基础》、日本河田杰的《森林生态学》和美国斯珀尔的《森森生态学》等。
  在中国,20世纪初期森林生态学的内容也在《林学概论》和《造林学》中讲授,2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造林学》前论、《森林立地学》、《造林学原理》、《林学原理》或《森林生态学》等不同名称的独立课程。
  60年代在系统论引入生态学后,又产生了“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并在计算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又于8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森林生态系统工程”理论。现在,森林生态学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而较完整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因研究重点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几个较小的分支:
  树木生态学(森林个体生态学)主要研究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适应能力(抗性)、生长发育规律、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
  森林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生物(主要是树木)的种群结构(年龄、数量、大小)、发生、发展、分布规律(格局)季节变化、环境条件、繁殖更新和消长动能等。
  森林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的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结构特征、类型划分、生境变化、发展演替以及开发利用等。
  森林生态系统学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的结合。把森林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研究其中各个系统的组成捧序、整体结构、发展演替、动态变化、物能流动信息传递规律和系统的潜在生产力。通过计算模拟,提出最优结构和高效功能的模型,以期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学的研究长期处于定性描述阶段,对群落结构、类型划分和地理分布都采用静态描述;对群落的演替变化,如群落的建立、发育、成熟、消失规律,加速、延缓或改变自然演替的途径等则采用动态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尤其是70年代以来,由于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使之数量化和模型化,森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定量阶段。
  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应用,也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热力学熵变理论和信息论现已被用来解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种群消长、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能量耗散规律;系统工程则用于森林以及农业、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的综合控制和管理,以求实现其最优结构和高效功能。
  近年提出的生态界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从存在于生物与环境间的界面层的性质、结构、功能和作用,直接探索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又使生态学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传统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改变。
  当前世界上的重大社会问题,诸如能源、环境、资源利用等都与森林密切相关,都涉及森林生态学问题。因此,应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树种特性、种群消长、种间关系、系统结构、物能流动、信息传递等运动规律,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系统模型,以求准确预测系统的变化,提出最佳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经营方案,并发展边缘分支学科,已成为森林生态学面临的紧迫任务。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14:57

森林经营学  

英文:silviculture  

 简称营林学。研究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科学。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采伐、森林主伐与更新、次生林经营三大部分。在森林生态学和测树学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森林中的种种矛盾,及时恢复森林,扩大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环境,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和各种有益效能,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合理控制采伐量,以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15:39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在景观这个层次上,低层次上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得到必要的综合。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在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早期欧洲传统的景观生态学主要是区域地理学和植物科学的综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直到80年代初才在北美受到重视,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生气的学科。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以新的范式替代旧的范式。新范式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构架、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景观理论是生态系统理论的新发展。它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观生态学是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桥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17:51

北京林业大学主编的“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景观生态学”等等教材,可以联系“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邮政编码:100009   中国林业出版社电话:83224477(总机)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4:22:29

修剪是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茎、枝、叶、花、果、芽、根等部位进行剪截或剪除的措施。整形是指对植株施行一定的修剪措施使之形成某种树体结构形态的管理技术。显而易见,整形是通过一定的修剪手段来完成的,而修剪又是在整形基础上,根据某种目的要求来实施,两者紧密相关。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4:24:14

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

Ⅰ级(优势木):树高、直径和冠幅生长最高大,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级(亚优势木):树高略仅次于Ⅰ级木,树冠发育均匀、大小略次于Ⅰ级木;

 Ⅲ级(中等木):生长中等,但树高和直径居于Ⅰ、Ⅱ级之下,树冠较窄,位于林冠中层,树干圆满度好于Ⅰ、Ⅱ级木;

Ⅳ级(被压木):高径生长落后,树冠受压挤,通常为小径木。其中可分为(Ⅳa和Ⅳb);

Ⅳa:树冠狭窄,侧方被压,但枝条在树干上分布均匀,树冠能进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只有顶部才能进入林冠层,侧方和上方受压

Ⅴ级(Ⅴa濒死木或Ⅴb枯立木):生长极落后,完全处于林冠之下,树枝稀疏或枯萎。

应用克拉夫特生长分级对林分进行分级,主林冠层主要是由Ⅰ、Ⅱ、Ⅲ级木组成的,Ⅳ、Ⅴ级木组成从属林冠层。随着林分的发育,林分分化和自然稀疏的过程主要淘汰的是Ⅳ、Ⅴ级木,而主林冠层的林木株数也逐渐减少,一些原来属于高生长级的立木逐渐下落到低生长级。但是,在未经人为管理的林分中,一般不会发生林木由低生长级向高生长级过度的情况。这就是下层疏伐产生的理论基础。

此法主要应用于壮龄以后的同龄针叶纯林。幼龄林因为林木分化不明显,不能分级。此分级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用来作为控制采伐强度的依据。缺点在于主要依据林木的生长势和林冠的形态分级,没有照顾到树干形质的缺陷。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27:20

还想说的就是:您一定是一位很有林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您的提问很专业,很内行,想必您正在从事林业工作或是马上走到林业岗位中来。坚信您一定会在林业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我的回答不一定满足您,但我坚信您会找到圆满的答案的!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38:01

林木分级法之一。德国林学家克拉夫特(Kraft, 1884年)所创。将单纯同龄林中的林木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 Ⅰ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 树冠很大, 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Ⅰ级, 树冠向四周发育, 在大小上也次于Ⅰ级木; Ⅲ中等木——生长尚好, 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 树冠较窄, 位于林冠的中层, 树干的圆满度较Ⅰ、Ⅱ级木为大; Ⅳ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 树冠受挤压, 通常都是小径木, 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Ⅳa——树冠狭窄, 侧方被压, 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 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 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 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V濒死木——完全处于林冠下层, 生长极落后, 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又可分为a、b二亚级(Ⅴa——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Ⅴb——枯死木)。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41:37

森林抚育间伐的强度与间隔期来源:

一、抚育采伐强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概念(1)、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占林分蓄积量的比例。(2)、抚育采伐总强度:各次采伐所得木材量之和与主伐时蓄积量的百分率。

 2、表示方法(1)材积法:采伐木的材积(v)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率: Pv=v/V×100%;或采伐木断面积(g)占林分总断面积(G)的百分率:Pg=g/G×100% (2)株数法: 采伐木株数(n)占总株数(N)的百分率:Pn=n/N × 100% (3)每次抚育采伐强度级别(材积法) ①弱度:砍去原蓄积量15%以下; ②中度:砍去原蓄积量16~25%; ③强度:砍去原蓄积量26~35%; ④极强度:砍去原蓄积量的36%以上(4)总抚育采伐强度级别(材积法) ①弱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40~50%; ②中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51~75%, ③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76~100%; ④极强度: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100%以上

二、抚育采伐强度确定方法

(一)合理采伐强度的标准森林抚育采伐强度取决于:经营目的、运输劳力、小径材销路(经济状况)、树种特性、林分密度、年龄、立地条件(生物性状)。顶端优势明显的速生树种——大强度,壮龄期树木生长旺盛、抚育后恢复快——大强度,中龄期树木生长减弱——小强度,立地条件好——大强度,反之——小强度

(二)确定方法

1、定性法定性间伐:主要考虑间伐木的选择,按照林木分级确定砍伐的对象,根据选择的间伐木计算间伐量(1)按林木分级确定间伐强度 ①砍伐全部Ⅴ、Ⅳ级木——强度间伐;砍伐全部Ⅴ级木,部分Ⅳ级木——中度间伐;只砍Ⅴ级木——弱度间伐;②保留优势木和有益木,采取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砍伐有害木(2)根据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确定间伐强度当林分疏密度或郁闭度达0.9左右,则间伐,间伐强度控制在间伐后郁闭度0.6,疏密度0.7以上。

 2、定量法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和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1)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关系确定  冠幅大小,反映了单株林木营养面积的大小,对直径生长量影响甚大。冠幅越大,所占据的生长空间也就越大,越有利于胸径生长。两者的相关程度可用回归方程表示,根据回归方程求出不同径级应保留的立木株数,以此作为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1136株5~20厘米样木树冠面积和胸径分析发现,树冠面积依胸径变化呈双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Cw=D/(2.8167-0.03498D)(r=0.98),误差5.1%左右。(2)根据树高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树冠直径与树高的比值又称为树冠系数,随树种、年龄、林分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密度适中、连年生长量较大的林分内测得树冠系数,可用来确定其他林分的间伐强度。一般计算间伐强度时常取1/5树高。以H表示树高,单株立木所需要营养面积为(H2/5) ,每公顷间伐后保留立木株数为:N=10000/(H/5) 2=250 000/H2。按照这一方法,测得林分树高后,即可确定间伐强度、算出单位面积保留株数。(3)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抚育采伐强度林分管理图——表示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应用于定量间伐和森林清查、生长预测和划分经营类型密度效应——立木密度对林分生长有制约因素。根据林分密度效应,研制出密度管理图。林分密度管理图上的五条线:等直径线、等树高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自然稀疏线。  等直径线:平均直径相等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或单位面积蓄积随株数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等树高线:上层高相等的林分,平均单株材积或单位面积蓄积随株数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等疏密度线:森林经营中调节林分密度的线,以各等树高线的最大蓄积量为1,沿各等高线以10分的比数下降为0.9、0.8、0.7…….,将相同点连接成线而得最大密度线:当林分在某一生长阶段中,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株数密度最多的关系曲线。自然稀疏线:林木株数随着林分的生长而日益减少过程的曲线。

三、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1、 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指相邻两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 2、确定间隔期的原则(根据采伐强度):(1)根据林分的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大的,间隔期短。(2)根据树种的特性。树种生长快、处于生长旺盛期,宜短。(3)根据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缺材少材区,间隔期宜短。第四节  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一、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树高生长 总体来说,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2、直径与材积生长 抚育间伐能提高林木的直径生长量,尤其是受压林木的直径生长。由于抚育采伐能提高直径生长量,从而提高单株断面积生长量,提高单株材积生长量。抚育间伐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论不一致,一般以中等间伐强度的林分材积生长量最大。

3、 叶片变化与根系生长 单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大,全林总叶面积以中等采伐强度为最大;抚育采伐能使保留木根系营养面积变大。二、抚育采伐对总生产量的影响林分总生产量:单位面积的林分,因抚育采伐和主伐所得木材产量之和。根据大量试验表明:抚育采伐对林分总生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抚育采伐与生态环境

1、光照强度  抚育采伐使光照强度增加,提高了林分内散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2、温度和湿度 夏季均随采伐强度林内温度升高,冬季则相反;林内空气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3、土壤肥力  结论不一致。

四、抚育采伐对木材质量的影响

1、年轮宽度增大;

2、秋材百分率提高,木材容重和硬度加大;

 3、木材纤维长度加大

4、管胞和导管长度加大五、抚育采伐与林分稳定性抚育采伐能减少风折、雪压、病虫害等事件发生,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42:19

疏伐

  疏伐:在幼龄林郁闭以后至成熟龄前的一个龄级的林分内,为调节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森林抚育采伐。疏伐应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等确定其方法、强度、开始时期和重复期等技术措施。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45:01

抚育采伐: 

 从幼林郁闭起到成熟林采伐(主伐)前一个龄级止的这一段时间内,在森林中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目的在于:保证森林由目的树种和优良立木组成,提高林木品质;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年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木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加强森林防护及其他有益的效应。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具有双重意义。实践中应重视培育森林,不能片面为取得木材而强调间伐。在中国,森林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与疏伐两种。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46:42

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48:45

铁冬青为亚热带树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适应性较强,耐阴,耐瘠,耐旱,耐霜冻。野外一般多生于湿润肥沃的山间林缘和向阳山坡或溪谷两旁。铁冬青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果熟时红若丹珠,赏心悦目,是庭园中的优良观赏树种。采取老桩或抑制生长使其矮化,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树种,极具发展前景。
  铁冬青系冬青科常绿乔木,树皮淡绿灰色而平滑,内皮黄色。茎枝灰绿色,圆柱形,有棱。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薄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8对,埋于叶肉间而不明显,中脉显著,有短叶柄。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雄花4~6枚,雄蕊花丝短;雌花5~7枚,子房球形,芳香。果为浆果状核果,长6~8毫米,熟时有光亮,深红色,顶端有宿存花柱,果内有种子5枚。在浙江花期一般为4~6月,果成熟期9~11月。
  铁冬青一般采用种子繁殖,12月从树上采下果实,取出种子,用湿沙低温贮藏一年,播种量约为2~3千克/亩。由于铁冬青种子很小,播种时必须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混合均匀,才能将种子均匀播到苗圃中。铁冬青出苗比较整齐,发芽率也比较高。
  待发芽的芽苗长至1.5厘米,并出现真叶时进行芽苗移植。容器袋规格为口径10厘米,高10厘米,大地移栽株行距一般为12厘米×12厘米,秋季移植成活率则比较低。
  幼苗移植后怕高温日灼和干旱,要及时搭设荫棚遮阴,用遮光度75%的遮阳网覆盖保湿。
  根据铁冬青幼苗生长特性,分别在峰值期、速生期、生长后期进行根外追肥。
  据观测,在-5~-6℃情况下,1年生苗顶梢受冻害基本没有。但还是要注意冬季防寒。首先秋后增施钾肥,保证苗木木质化;其次,适当减少遮阴时间,9月上旬开始逐步揭除遮阳网,增加光照,增强苗木抗性。采用上述技术,1年生播种苗均能安全越冬。
    铁冬青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只有食叶性昆虫危害中上部嫩叶,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进行防治。
  铁冬青为优良观果树种,其伞形花序生叶腋,黄白色。花后果由黄转红,秋后红果累累十分鲜艳夺目,挂果时间长,从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正值“三节”(国庆、元旦、春节);且数量极多,一颗颗小小的红果挂满树冠,醒目耀眼,从远处就能望见。
  铁冬青树叶厚而密,在园林中宜丛植于草坪、土丘、山坡,湖边或开阔地种植此树,能形成阴蔽的环境,又能产生多层次丰富景色的效果,是理想的园林观叶观果树种,适宜在园林中孤植或群植,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色叶树群中。此外可在郊区山地、水库周围营造大面积的观果观叶风景林。在具体设计中,若以此树为上木,配常绿花木于其下,效果更好。若混交配置在秋色叶树种中,在秋天能增添独特的季相变化。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51:10

薪炭林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薪炭林是一种见效快的再生能源,没有固定的树种,几乎所有树木均可作燃料。通常多选择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广、萌芽力强、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耐樵采、燃值高的树种进行营造和培育经营,一般以硬材阔叶为主,大多实行矮林作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作为薪炭材消耗的木材约占木材消耗总量的46.9%,其中以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拉丁美洲部分发展中国家约有85%的木材作为薪炭材生产。在中国,薪炭林的面积和蓄积量约占有林地面积的3.4%和木材蓄积量的0.9%。营造薪炭林是解决当今世界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多用材树种同时也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如马尾松、麻栎、桉树等。通过对用材林的间伐和整枝(林木)以取得烧柴是中国各地常见的经营方式。但如打枝过度,并砍伐林下灌木及搜刮枯枝落叶作烧柴,易造成地力衰退,林木生长不良、林地干燥、林内透光和松毛虫猖獗。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53:00

一、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林木群体生长发育既与林木个体生长发育有关,又与林木群体结构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关。因为是由林木个体组成的,因此,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与林木个体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必然带有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一些特征,遵循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同时,由于林木群体是复杂的生态系统的组分,其生长发育具有群体的特性。一般来说,从造林后到郁闭前,幼苗及幼树的生长均属于个体生长,其生长发育遵循个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林分群体结构的特征尚未表现出来;林分郁闭后形成林木群体,林木生长发育不仅具有个体生长发育的特征,还具有由林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群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如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现象。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都要经过几个生长发育阶段,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林龄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一)幼苗阶段 1、时间界限:从种子形成幼苗(或萌蘖出苗)到1—3龄前,或植苗造林后1~3年。 2、特点:幼苗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苗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3、栽培主要任务:采取一切技术措施来保证幼苗成活,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通常的问题是促进生根和维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二)幼树阶段 1、时间界限:幼苗成活后至郁闭前的这一段时期,或称郁闭前阶段。 2、特点:幼树仍然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是扎根和根系大量发生的重要时期。幼苗成活后,幼树逐渐长大,根系扩展,冠幅增加,对立地环境已经比较适应,稳定性有所增强。 3、栽培主要任务:及时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措施如松土、除草、施肥、灌溉、间作等和幼树抚育措施如间苗、平茬、除蘖等),改善幼树的生活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三)幼龄林阶段 1、时间界限: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幼林阶段,为森林的形成时期。 2、特点:从幼树个体生长发育阶段向幼林群体生长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幼树树冠刚刚郁闭,林木群体结构才开始形成,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如杂草、干旱、高温等)的抵抗能力增强,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前期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还很小,个体营养空间还比较充足,有利于幼林生长发育,开始进入高和径的速生期。 3、栽培主要任务:要为幼林创造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使之生长迅速、旺盛,为形成良好的干形打下基础,并使其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幼林健康、稳定地生长发育。(四)中龄林阶段 1、时间界限:幼林龄阶段以后。 2、特点:森林的外貌和结构大体定型,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时期转入到树干材积的速生时期,在林木群体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而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对减少。 3、栽培主要任务: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避免或减轻因林木个体生长造成空间不足的问题。(五)成熟林阶段 1、时间界限:中龄林阶段以后的10~40年。 2、特点:林木个体增大到一定程度,高生长开始减缓或停滞,直径生长量仍然较大,材积年生长量趋于高峰,林木大量结实,种子质量最佳。另外这个时期林分的生态效益也处于最佳状态。 3、栽培主要任务:采取措施适当延长这一阶段的期限,更好地达到生产和发挥防护效益的目的。(六)过熟林阶段 1、时间界限:成熟林以后。 2、特点:林木生长趋缓且健康程度降低,病虫、气象(风、雪、雾等)灾害的作用增强。林冠因立木腐朽、风倒等原因而进一步稀疏,次林层及幼树层上升,林木仍大量结实但种子质量下降。森林的环境功能也可能维持较好的状态,特别是林内生物多样性仍是很丰富的。 3、栽培主要任务:对于自然保护区及防护林中的过熟林,要尽量采取措施保持林木健康而延长过熟林的存在;对于用材林则要加速开发利用进度以减少衰亡造成的损失。以上所述的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阶段只是多数森林类型的普遍规律。实际上,各地区、各树种、各种起源的森林都有其本身的特殊规律。如暗针叶林(如云杉、冷杉、铁杉等)以异龄林为主,同一林分中同时存在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呈分散状或群团状分布,这样的林分当然自有其本身的规律。二、林木群体的生长量林分(林木群体)生长与单株林木的生长不同,单株林木随着年龄的增大,其直径、树高及材积增加,在采伐前或枯死之前材积一直在增加。而林分在其生长过程中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即一方面活立木逐年增加其材积,从而加大了林分蓄积量;另一方面,因自然稀疏或抚育间伐以及其他原因使一部分林木死亡,从而减少了林分蓄积量。因此,林分生长(standgrowth)通常是指林分的蓄积随着林龄的增加所发生的变化。而组成林分全部林木的材积生长量和枯损量的代数和称为林分蓄积生长量(standvolumeincrement)。所以,林分蓄积生长量,实际上是林分中两类林木材积生长量的代数和。一类是使林分蓄积增加的所有活立木材积生长量;另一类则属于使蓄积减少的枯损林木的材积(枯损量)和间伐量。     林分生长量的测算,是研究和揭示林木群体生长规律的手段。为了经营好森林,不仅要求掌握林分生长量,同时也要求预估一段时间以后的收获量,并以此两项资料为基础做出森林经营的最佳决策。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通常将下列各量作为森林生长量的测定对象:   ①林分平均树高;   ②林分平均胸径;   ③林分断面积;   ④林分材积;   ⑤林分重量。     其中,前2个量为平均量,另外3个量为合计量。因此,森林生长量可以看作上述各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数量。与林木生长量一样,上述各生长量又可分为总生长量、总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林分材积生长量,通常所说的林分生长量指的就是材积生长量。一般来说,林分材积生长量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毛生长量(gross growth),也称粗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通常采用连年粗生长量、定期平均粗生长量等;     ②纯生长量(net growth),也称净生长量: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后剩余的纯材积;     ③收获量(yield):连年或定期内伐倒收获的林木材积;     ④净增量(net increase):纯生长量与收获量之差,负的净增量等于材积的纯损失量;     ⑤枯损量(mortality):调查期间内,因各种自然原因而死亡的林木材积;     ⑥采伐量(cut):一般指抚育间伐的林木材积;     ⑦边界生长量(ingrowth):在预定期间内才能达到测定标准的林木材积。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54:42

观果树种:

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园林绿化已作为衡量一个城市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各城市的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改过去那种单纯以绿色为主的绿化格局,逐渐向彩色与绿色的协调配置过渡。现在彩叶植物已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其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例如:紫叶矮樱、美国红栌、紫叶稠李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14:56:19

综述了园林观果树种的栽培历史及发展现状、观赏价值,提出了观果树种在园林中的配置原则、利用形式和方法,分析了栾树、山楂、南天竺等10种观果植物的形态美学特征及观赏特性,探讨了它们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4:58:38

上层疏伐  crown thinning,high thinning,thinning from above
    适用于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尤其是复层混交林。林木按3级划分。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上一世代的残留木以及干形不良的优势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00:37

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1、间隔期:又称重复期,指相邻两次抚育间伐所间隔的年数

2、确定间隔期的原则(根据采伐强度):(1)根据林分的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大的,间隔期短。(2)根据树种的特性。树种生长快、处于生长旺盛期,宜短。(3)根据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缺材少材区,间隔期宜短。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01: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734590100f1jh.html

更多内容请您查阅:森林抚育规程。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21:40

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划分:

应用logistic模型,可以定量确定前慢期、速生期、后慢期3个生长阶段,其中速生期内的生长量约占总生长量的60%。

我做过此类研究,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与我联系。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26:48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整体.各器官的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它器官生长的影响.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这种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

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如根,块茎及鳞茎等,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包括茎,叶等.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根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协调,主要是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的相互交换供应.地上部分所需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是由根部供给的,而根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激素等是由地上部分的叶子制造的.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抑制和制约的一面.在年生长周期中,地上部分高生长的速生高峰期,与地下部分根系的速生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在生长初期,根系生长比高生长快,而且早,最早出现生长高峰,这是因为根系生长要求的最低温度比地上部分低.随后,地上部分高生长速度逐渐超过根系生长速度,进入高生长速生期.地上部分高生长速生高峰期过后,由于地上部分的营养器官制造的大量碳水化合物输送到根部,促使根系加速生长,因而根系生长又加快.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普遍会出现主茎生长很快,侧枝生长较慢的现象.这种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apicaldominance).松树,桧柏和杉木等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松,柏,杉等林木的侧枝,越近顶端的受抑制越强,离顶端远的,受抑制弱,因而形成塔形树冠.有些树种的顶端优势很弱或者没有顶端优势.林木的根系也有顶端优势,主根生长旺盛,使侧根生长受到抑制.在主根受损时,侧根才较快生长.所以,在苗木移栽或造林时,修剪过长的主根,可使侧根及须根生长加快,有利于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在生产上,根据需要来保持或去除林木的顶端优势.杉,松等用材树种,需要保持顶端优势,使其长得高大,通直.此外,园艺上,果树的修枝整形和盆景的培育,移苗时断根促进侧根生长,也是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从种子萌发到开始花芽分化之前的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后,林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长发育两个不同阶段,但彼此不能截然分开.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给的.因此,营养器官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生殖生长过旺,会影响营养生长.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周期性,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限称为间隔期.

丰歉年产生的原因:

在丰产年(大年),林木结实量过多而消耗了大量当年和过去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造成下一年结实所需的营养物质严重不足,致使当年花芽分化受阻,花芽量减少,分化期缩短,花芽不能充分发育,导致来年花果减少,着果力降低,产量下降.相反,在歉收年(小年),林木结实少,消耗养分少,枝叶积累营养较多,可形成较多花芽,来年开花结实就多.在林木种子生产上,为了缩短林木结实周期性和间隔期,必须实行集约栽培,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如控制适宜的密度,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实施必要的疏花疏果等,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林木年年丰收.而在培育用材林时,需要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控制生殖生长,把养分集中于营养生长,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29:57

薪炭林与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的经营类型和作业方式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短轮伐期矮林

通常选用萌生力强的阔叶树种进行萌芽更新。

(二)速生薪炭林   

目前国内外发展最广的一种能源林,主要靠速生树种的生产潜力和提高集约经营强度以达到速生高产的目的。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是良种壮苗、灌溉、施肥、精细管理。

(三)头木作业薪炭林   

这是一种保留树木基干,不断截取其萌生枝条作为薪材的作业方式。

(四)鹿角桩作业薪炭林   

一般造林后第6年锯去主梢,在树高1米以上处留一对粗壮枝条,作为一级技,然后在这一对一级技上各选留一对二级枝,其余侧枝每隔1-2年截取一次作薪材,这样不断截梢,形成多次分枝树冠,其状如老鹿头角,故称“鹿角桩”。

(五)材薪兼用林   

许多用材树同时也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通过对用材林的抚育间伐、整枝即可获得薪材。

(六)材薪混交林

在同一块林地上选择适宜搭配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进行带状或株间混交造林,形成复层混交结构林分,上层木实行乔木作业以培育用材,下层木实行矮林作业生产薪材。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3 15:35:41

       请 参阅:各林业高校的“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景观生态学”等教材。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36:17

合格面积标准    

1、人工造林合格面积:成活率≥85%的面积为人工造林合格面积。    

2、人工更新合格面积:符合人工更新条件,成活率≥85%的面积为人工更新合格面积。    

3、疏林补植合格面积:符合补植条件,每亩补植株数不少于国家或省规定的下限标准,成活率≥85%的面积为疏林补植合格面积。    

4、封山育林合格面积:符合封山育林适用条件,具备了合理齐全的封育规划和作业设计,设置了明晰的固定标志,落实了职责明确的管护机构和人员,制定了技术合理的封育制度和封育措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封育措施,建立了封山育林技术档案,且无砍柴、伐木、烧山、放牧、割草等任何一项人畜危害现象的面积为封山育林合格面积。    

5、低效林改造合格面积:符合低效林改造条件,采取了相应改造技术措施(稀疏林补植、针叶纯林补阔等),每亩补植株数不少于国家或省规定的下限标准,成活率≥85%的面积为低效林改造合格面积。

综合合格面积是指按面积加权后获得的数值。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3 15:40:43

观果品种选择标准:

首先选择造型紧凑,果实分布比较均匀,以便于以果造型;    

尽量选择果实颜色漂亮,叶子也很漂亮的品种,这样能增强品种的欣赏性;     

选择一些成花容易、挂果早的品种,以便在不同季节能观赏到鲜艳的花朵和果实。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3 16:52:03

人为地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称为人工修枝

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将单纯同龄林中的林木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 Ⅰ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 树冠很大, 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Ⅰ级, 树冠向四周发育, 在大小上也次于Ⅰ级木; Ⅲ中等木——生长尚好, 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 树冠较窄, 位于林冠的中层, 树干的圆满度较Ⅰ、Ⅱ级木为大; Ⅳ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 树冠受挤压, 通常都是小径木, 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Ⅳa——树冠狭窄, 侧方被压, 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 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 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 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V濒死木——完全处于林冠下层, 生长极落后, 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又可分为a、b二亚级(Ⅴa——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Ⅴb——枯死木)。

上层抚育常采用的三级分级法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或称辅助木)和有害木 3类。

相邻两次抚育采伐间隔的年限叫做抚育采伐重复期(间隔期)。

 

疏伐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下层疏伐法  也称德国疏伐法,主要砍伐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 径级较小的被压木、 濒死木和枯立木,也砍伐个别粗大的干形不良木。该法主要用于松树杉木落叶松等针叶纯林。伐后可改善森林卫生状况,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并可促进保留木的生长。由于只砍伐在自然选择中将被淘汰的下层木,而不改变自然选择的趋势,森林仍保持较好的水平郁闭。疏伐所得,大都为径级较小的木材,经济效果较差。
  上层疏伐法  也称法国疏伐法。主要砍伐与优良上层木相竞争的居于林冠上、中层的林木,也砍伐林冠下层的濒死木和枯立木。砍伐木时,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或称辅助木)和有害木 3类。干形优良、树冠发育正常、生长旺盛的林木是优良木,属培育对象;有利于优良木生长的林木为有益木,属保留对象;树冠庞大、干形尖削或分叉多节的林木和妨碍优良木生长的林木是有害木,应予伐除。上层疏伐主要用于橡树等阔叶林,能加长林冠层,形成垂直郁闭的林冠结构,有利于光能利用。由于上层疏伐主要砍伐上、中层林木,积极干预了森林自然选择的进程,能为保留木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上层疏伐要求较高的技术。疏伐后林冠水平郁闭降低较大,易遭受风害,在阳性针叶纯林中应用上层疏伐效果不良。此外,还有上层疏伐法的一种变型──综合抚育法,广泛应用于苏联。实施时在林内把在生态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为若干个植生组。以植生组为单位将林木划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然后进行疏伐。上述诸方法都须选择采伐木后再疏伐,统称选择性疏伐。
  机械疏伐法  每隔一定距离,机械地确定采伐木或采伐行。又称几何形疏伐,或行列疏伐。凡定为采伐木或采伐行的林木,不管其大小和品质的优劣一律伐除。机械疏伐不进行选木,所以又称非选择性疏伐。工艺简单,工效高,成本低,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清理采伐迹地;但疏伐后,由于保留木中有一些是小径木或生长不良木,林分生长量常较选择性疏伐为低,林木质量也较差。

生态景观美学原则:态美泛指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工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生态美学原则在自然化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我们共同的呼声。净月潭风景林规划属自然化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恢复自然景观群落保护物种生境和自然过程为目的。根据风景林地的边缘地带性质参考典型地貌的森林覆盖比例,合理的森林覆盖应为 15% (乔木) 58% (小乔木、灌) 27%( 草 ) 。

选择观果树时必须注意形与色两个方面,形状要求以奇、巨、丰为准。“奇”指果形奇特,如:铜钱树果实象铜元;耳豆树的荚果弯曲,两端浑圆相接象耳一般;秤锤射果实如秤锤一样。“巨”指果形大,如柚;“丰”指果数量大。果实的色彩有更大意义,现列于下。

①红色果者:平枝子、水栒子、山楂、枸杞、火棘、金银木、南天竹、桔、柿、石榴等等。

②黄色者:  银杏、梅、杏、枸桔、梨、木瓜、沙棘、香蕉等等。

③蓝紫色者:紫珠、蛇葡萄、葡萄、桂花等。

④黑色者:  小叶女贞、小蜡、女贞、爬山虎、君迁子等。

⑤白色者:  雪松、红瑞木、陕甘花楸等。

果实不仅可供观赏,又有招引鸟类及兽类的作用,可给园林带来生动活泼的气氛。不同果实可招来不同的鸟。如小檗易招来黄连雀、松鸡等;红瑞木类易招来知更鸟等。但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在重点观果区,应须注意防止鸟类大量吃果。

在飞机场不种植吸引鸟类的果木类。幼儿园不种植有毒的果木类。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满足综合造林成活率≥85%、I、Ⅱ级苗使用率符合技术规程、造林密度合格率符合技术规范。

薪炭林的作业方式有5种:

矮林作业:指栽植的林分或林木达到经营目的时(即采收年龄时)全部伐除,利用树木自身萌芽或根蘖性能,产生新的一代,每隔几年轮伐一次,如此反复多代
乔木修枝作业法:用材林造林密度较大,中间进行一定次数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在获取薪柴的同时促进林木生长
 中林作业法:在同一林地上既有乔木林又有灌木林的作业方式,使乔林和矮林相结合形成复层林冠结构。乔林采用皆伐的方式,每隔23年复采一次

头木作业法:头木作业是利用一些乔木树种树干的萌生能力强的特性,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截干,使树干顶端萌发出新枝。以后每隔27年砍伐萌条一次,如此反复多代后主伐更新。
鹿角桩作业法:主要用于无萌芽更新能力的松类(马尾松〕。在造林后56年冬季于树干高1.01.5m处,去主干上部两轮枝条,保留基干部的34盘枝条,截去枝梢,促进侧枝生长。以后每隔2年砍去侧枝梢和粗大的老枝作为薪柴。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影响到其它器官的生长。认识林木各个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对培育林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由根部提供。而根部所需的糖、纤维素等由地上部分提供。林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存在相互制约。在年生长周期中,地上高生长的速生期与地下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在生长初期首先开始根系生长并达到高峰,随后高生长逐渐加快达到高峰,在地上生长高峰期之后根系又开始快速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种生长模式有人用有机物质的分配理论来解释,即地上部分合成的有机物质,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分配给自己,然后才分配给其它器官。这种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年生长周期,也可以解释施肥等引起的地上和地下生长相关性。

(二) 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普遍出现主茎生长较快,侧枝生长教慢的现象。

    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松、柏、杉等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越接近顶端抑制作用越强。因而形成塔形树冠。

    林木的根系也有顶端优势,因此,在主根受到损伤时,侧根生长较快。所以苗木在造林时,修剪过长的主根,可使侧根和须根生长加快,增加造林成活率。

    某些果树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但有明显的先端优势。即: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三)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前期是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开始开花结实,进入生殖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林木生长发育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彼此不能截然分开。

    林木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的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激素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营养器官的生长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长,反过来生殖器官的生长也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生丰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周期性。为了缩短林木结实的周期性,必须加强集约的管理,保证林木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四)极性和再生

    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森林在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阶段。一般根据林分生长发育变化,林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林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特点。划分为6个生长发育时期:

(一)森林的形成时期 (幼龄林时期)

特点:

       在这个时期的前期,幼树呈散生或团丛状生长,树冠尚未 交接[人工林造林后1~3年为幼苗阶段(也叫成活阶段),幼苗成活后到郁闭阶段为幼树阶段。后期树冠开始交接,林分开始郁闭,形成幼林的环境。森林的性状和特点不稳定。

      幼树在扎根生长,地上部分的生长较慢。每个植株在很大程度上是单独和环境发生关系。

任务: 此时主要应进行松土、除草和割灌等抚育。

(二) 森林的速生时期(壮龄林时期)

 特点: 

        林分高度郁闭,林内光照显著变弱,林下植被稀少,林分外貌基本定型,森林环境的特点比较显著。

       林木生长加快,高生长达到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又称为干材林时期。

       林木之间的竞争加剧,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非常强烈。

 任务:此时主要应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三)森林的成长时期 (中龄林时期)

特点:

       森林的外貌及结构已经大体定型。

       高生长逐渐变得缓慢,直径生长逐渐达到最高,材积生长也很旺盛,树冠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期。

       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应然很激烈,自然稀疏应在进行,但比前期有所缓和。

任务:此时应主要进行疏伐,调整林分密度。

(四)森林的近熟时期(近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开花结实,林冠继续保持郁闭。

      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已经趋缓,

      个体之间的竞争和自然稀疏明显减缓。

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时还应进行疏伐。

(五)森林的成熟时期(成熟林时期)

特点:

       林木开始大量开花结实,郁闭的林冠开始开裂。

       高、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已经进入成熟。

       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缓和,自然稀疏基本停止。

任务:此时应进行主伐利用。

(六)森林的过熟时期(过熟林时期)

特点:

     结实和种子质量开始下降,发生枯梢和生理衰老现象。

     生长几乎停止或已经停止。

     林分变得稀疏。

任务:从营林角度森林不宜保留倒这个时期,应进行主伐。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3 21:59:08

 林木分级法之一。德国林学家克拉夫特(Kraft, 1884年)所创。将单纯同龄林中的林木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 Ⅰ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 树冠很大, 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Ⅱ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Ⅰ级, 树冠向四周发育, 在大小上也次于Ⅰ级木; Ⅲ中等木——生长尚好, 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 树冠较窄, 位于林冠的中层, 树干的圆满度较Ⅰ、Ⅱ级木为大; Ⅳ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 树冠受挤压, 通常都是小径木, 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Ⅳa——树冠狭窄, 侧方被压, 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 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Ⅳb——树冠偏生, 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 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V濒死木——完全处于林冠下层, 生长极落后, 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又可分为a、b二亚级(Ⅴa——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Ⅴb——枯死木)。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5 22:28:47

http://www.qyly.net/Assets/zcfg/shijieyinhangdaikuanjianfa.htm中幼林抚育间伐管理办法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