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inxiao     提问时间: 2009/12/2 13:54:55
问题:
 

各位专家好,我想在水田里面种树,但听说田里二十公分以下就是硬板土,如果植树应该怎么操作?以什么品种为好?我希望是几年就可以成材的树种。在某些地方看到丹红杨的介绍,真能达到六年成材么?(湖北荆州)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2 14:01:57

水田里可以种植丹红杨,但是,不知道您的“硬板土”到底啥样?没有看见他的土壤结构如何,真正是不是和丹红杨生长,建议您先要小面积试验。或是找到附近的林业专家现场分析一下为好。

丹红杨

  

530cm

丹红杨与巨霸杨
  丹红杨是中国林科院培育成功的新一代速生抗虫杨良种,2003年12月12日通过国家认定,并授予新品种保护权。其母本为美洲黑杨50号,父本为美洲黑杨36号,1991年人工控制授粉获得种子,经过苗期初选后,1994年在河南营造家系林,1999年在苏北、豫北营造区试林,2001年选育成功,2003年底通过国家良种认定,2004年初被授予新品种保护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拥有对(巨霸杨,以下称巨霸杨)的品种权,品种授权号:20030003,林木良种认定(2004—2009年)良种编号:国R-SC-PD-003-2003。5年来,经过在河南、江苏以及湖北等省引种示范,丹红杨、巨霸杨具有特速生、易成活、抗病虫、干形优、耐水湿等优良性状。
  [1] 丹红杨、巨霸杨遗传基因优良
  
 丹红杨、巨霸杨的母本是50号杨,原产美国伊利诺斯州,后经南斯拉夫选育,1981年引入我国。它树干通直圆满,材质优良,生长速度快,6年生材积高于69杨27.9%;造林成活率高,比照69杨高56%;抗天牛危害,对光肩星天牛抗虫率96.1%,大大优于69杨。
  丹红杨、巨霸杨的父本是36号杨,原产美国得克萨斯州,后由意大利选育,1980年引入我国。它的主要特点是树冠窄,分枝少,干形通直,生长速度快,6年生材积高于69杨10.7%,造林成活率高于69杨53%,高抗光肩星天牛,木材纤维长,品质优。
  1991年,中国林科院韩一凡研究员等用50号杨与36号杨杂交,经过10多年反复选择,成功培育出丹红杨、巨霸杨。
  我国杨树杂交育种,前期多选择第一、二代杨树良种作亲本。但它们与属于第四代杨树良种范畴的50号和36号杨相比,无论是速生性、抗病虫性、干形树形、成活率等,均相差甚远。
  丹红杨、巨霸杨由于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打破了传统,拥有50号和36号杨优良的遗传基因并且发扬光大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显现出杂交的优势。
  丹红杨、巨霸杨综合性状优异
  
 丹红杨,雌株,速生性能突出,在河南焦作试验,在水分充足、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胸径年生长5.8厘米,高度年生长4.9米;桑天牛感虫率为零,与之对比的69杨感虫率为22%;生根快,成活率高。经试验,比中林46杨提早生根10天-15天,生根率及生根速度超过中林46杨60%;干形通直,挺拔秀美,分枝较细,树冠较小;发芽早,比一般品种早10天左右,落叶迟,比一般品种迟20天以上,抗粉锈病,抗溃疡病,耐水湿。
  巨霸杨,雄株,速生性显著,在江苏试验,在水分充足、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胸径年生长6.5厘米,超过69杨38%,材积超69杨1倍以上;桑天牛感虫率17%,与之对比的69杨感虫率91%;生根快,生根多,成活率高;干形直,分枝较大;发芽早,落叶迟,抗粉锈病,抗溃疡病,耐水湿。
  丹红杨、巨霸杨2003年春在湖北省试种,现已显现出明显生长优势。在杨树对比林里,3年5个月的丹红杨在20个名家良种中遥遥领先,平均胸径23.6厘米,单株材积0.3046立方米,超过其他10多个品种1倍至数倍。
  丹红杨、巨霸杨是中国林科院和焦作林科院培育的新一代速生抗虫杨良种,具有特速生、抗病虫、易成活、干形优等优良性状。5年丹红杨胸径30cm,高23m,材积0.58立方米,遥遥领先于当代众多著名良种,是新时代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
  一、丹红杨的特点
  丹红杨在河南焦作丹红杨种苗基地试验3年,经实地观测,丹红杨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生长快。基地试验林3年生胸径达到19.7厘米,比中林46大3.8厘米,比107大3.3厘米,比2025大3.5厘米,相应的材积分别大67.3%、59.7%、62.8%。
  河南焦作丹红杨基地6年生丹红杨比107材积大49.4%(丹红杨平均胸径34厘米,平均单株材积0.78m3,107平均胸径24.5厘米,平均单株材积0.3370 m3,丹红杨材积大79.4%)。
  (二)干形通直圆满。丹红杨的父母本都是通直圆满,所以丹红杨的干形比107、中林46杨,干形都要好,几乎接近水杉。
  (三)丹红杨树皮比较粗糙,所以,比107,46杨溃疡病(一般树皮粗糙的比树皮光滑的抗溃疡病)。
  (四)天牛危害比107,108,46杨轻(丹红杨是韩一凡研究员选育的抗桑天牛的品种)。
  (五)树高生产量大,分枝均匀,枝条细,适合培育无节良材。
  (六)生根量大,造林和育苗成活率高。
  我基地经过多年对丹红杨生长观察,在同等条件下,丹红杨胸径年生长量比107大1.2厘米左右,比46杨大1.5厘米左右,据此推测,丹红杨5—6年胸径可达30厘米以上,材积可比现有品种大50%以上,是目前我国长得最快的杨树品种,种一棵丹红杨可多卖200元左右。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2 14:07:28

还需要补充一点是:

1、六年成材的可能性不大。我想是:没有任何树种(即便是条件相当好的情况下,其实,林业用地都不是非常好的土壤条件的)能够保证六年成材。个人观点不代表多数。

2、您的土壤条件真正啥样不清楚,也可以采用些当地“乡土树种”速生杨树等等栽植。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2 14:08:51

下面的文章对您是有用的。请看:

丹红杨、巨霸杨插杆造林技术要点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江浩

实践证明,杨树插杆与带根栽植的成活率不相上下,生长速度也难见高低,但插杆造林省工省时省开支,可大力推广。

1、造林时间。江汉平原秋季造林宜在11月中下旬至12上旬,春季造林宜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黄淮地区秋季造林可提前10天左右,春季造林可延后10天左右。若发芽后造林,成活率会降低。丹红杨、巨霸杨发芽早,春季造林比一般品种应提前10天结束。

2、苗木准备。苗木新鲜,品种纯正,高约4.5米,地径约3cm,无病虫害,下部浸水三天以上,冬季浸水1个月也可。栽植前,苗木下部1米处打上记号,以便检查栽植深度。

3、林地选择。要求土层深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大于1米,土壤疏松肥沃,50cm土层墒情良好,山地宜选阳坡。

4、林地耕整。疏松地可全耕或带状耕整。板结地可用挖土机全面翻挖或带状翻挖,带宽2米,挖深60cm。若条件有限,也可挖穴整地,穴深40cm,开口1m,再在穴内打眼造林。

5、栽植。株距2.5-3米,行距6-8米,坡度越小,土壤越肥,行距越大。用钢钎或打孔机打眼,深80-100cm,孔径比苗木地径略大,灌足水,插苗,培土,紧杆,北方可盖膜保墒。以后,苗木歪斜要扶正紧土。

6、施肥。翻整土地时可施入农家肥作基肥。第一年每株追肥0.1kg,第二年每株追肥0.3kg,第三年,每株施肥1kg,第四至第六年每株年追肥1.5kg左右。可追施复合肥,穴施、沟施均可,每年四月和七月二次施下,注意不要灼伤树木。

7、抗旱。栽植后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以免造成萎蔫死亡。以后若能遇旱灌水,更有利树木生长。

8、耕抚。每年两次耕抚、锄草或打除草剂,前三年提倡林下套种作物。

9、杀虫。对蛀杆害虫可从排粪孔注药或用毒签杀灭。对食叶害虫可喷洒农药或树杆注药防治。

10、修枝。第一年要抹掉2.5米以下萌发的小枝,修去与主杆竞争的大枝,以免造成多主杆或者“卡脖子”。成片造林三年内不修主枝,第四年修去第一轮主枝,第五年修去第二轮主枝。修口要平,不留桩。修枝过度,会严重影响生长。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2 15:34:07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f18e1bf4bf76ae69dcc4745b.html

湖北省适合栽植哪些杨树品种?

另外,建议您重点做好排水工程,可以通过起台的办法,往台上面栽种杨树。这样,既增厚了熟土层,又可有效排水,防止水淹。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2 23:26:46

“丹红杨”,慎重一些的好。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3 8:06:40

请与湖北省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咨询,咨询电话:0728-6951929、13307228262 13349717599 13507229262 ,E-mail:ljh6252105@sohu.com 
 

回复专家:阳桂平,回复时间:2009/12/3 8:34:11

要谨慎,最好是能先考察再说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3 13:41:33

       “丹红杨”病害严重,市场炒作严重,慎重栽植。

         建议首选经过国家林业局审定的品种如南林895南林95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