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eilei     提问时间: 2009/9/21 8:37:03
问题:
 

      专家您好!我去年栽的杉树,今年有一小片出现这种情况,是发病了吗?如果是,应该怎么防治?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9/21 10:26:25

您好,可能是杉树黄化病。

症状  杉木黄化病分两种类型,一是黄化型,二是黄化枯死型。黄化型:该病最初的嫩针叶及嫩茎退绿变黄,相继出现淡褐色花斑,严重植株最后整株针叶发黄、紫红或红褐色,生长 受到抑制,但一般不整株死亡。在林间,这一类型因地形和土壤状况的不同呈较大面积的分布。黄化枯死型:杉木树势明显衰退,枯叶从树冠下向上,从冠里向外渐渐退绿变黄,失去光泽,渐渐变为红褐色枯死。在林间,此类型常随山洼、山坳、坡上平地、沟旁、田边及土层浅薄分布而成块,、成片或带状分布,一般不呈单株分布。

  病原  杉木黄化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生理病害。它是由土壤瘠薄、营养缺乏、肥力不足、土壤含水量过高过低、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所导致杉木的黄化和枯死。非侵染性病害可诱发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发病规律  立地条件相同,土壤类型一致,往往在土壤瘠薄处发生严重。据调查,土壤湿度大,一般含水率超过35%的杉木都易黄化枯死,含水率越高黄化枯死越严重。若心土粘重,紧实或有些地区土层浅薄,下面是岩石半风化体,迫使杉木根系水平分布,黄化枯死严重。有些杉木栽植区,底下形成一个不透水层,透水性和透气性不良,遇到雨季排水不良时,水分过多,土壤中空气交换率逐渐下降,对空气较敏感的杉木根系得不到应有的氧气,导致根系窒息腐烂死亡。

  防治措施

  1  杉木要求深厚、疏松、湿润和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良好,因此,正确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抚育管理,是控制杉木黄化病的有效途径。但在土壤过湿,心土粘重紧实,土层浅薄的地段不适合杉木生长,容易发生杉木黄化病,故选择造林地的应严格掌握原则。

  2  丘陵红壤虽然土层深厚,但营养贫乏、结构不好、透水保水力差的地区,应改善抚育方式,提高抚育质量,可采取林粮间作、套种绿肥、压青等技术措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结构,防止杉木黄化病的发生。

  3  改换造林树种。在同片造林地内,已发生黄化病枯死林地,应因地制宜 的进行改种其他树种,如土层浅薄黄化严重地段,可以改植枫香、麻栎、马尾松等;心土粘重紧实地段杉木黄化,应采取深翻增施植物桔杆、压青和清理排水沟等方法来解决;土壤过湿的局部地段上的杉木黄化,可采取开沟排水的方法进行改造,受害严重的则应改植水杉、池杉、枫杨、杨树类等耐水湿树种。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9/21 11:59:07

杉苗赤枯病是杉木的一种重要病害。除危害杉木外还危害柏树、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幼苗和幼树。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杉木和松树比较多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症状
  因受害时期不同,则症状类型亦不同。
杉木尖枯:受害苗木先是顶部嫩叶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变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叶,使嫩梢赤枯,病斑上散生黑色稍有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分生孢子盘吸湿长出褐色或黑褐色的丝状或卷发状的分生孢子角。严重的病苗整株变枯褐色而死亡,轻病苗仅顶梢枯死,常能再发2—3个不定芽,使杉苗成多头状。
  树冠基枯:在夏季温度高的地方,因地表热辐射,苗木基部受灼伤,病菌从灼伤处侵入针叶。初期针叶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在病斑周围有暗红色稍隆起的界线。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的子实体,最后常引起叶尖枯死。潮湿时也能见到黑色的分生孢子角。
  杉木顶枯:定植一年生的杉木顶梢以下30cm处发黄,然后向上下扩展,病斑呈淡红色。皮层破裂后树梢呈棕褐色,当木质部被侵染时,整个顶梢也感染。枯梢上有黑色小点,遇潮湿时产生分生孢子角。
  病原
  杉苗赤枯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多毛孢属,多毛孢菌Pestalotia shiraiama引起。
  该病菌菌丝体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6—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24小时内萌发率达50%。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树上及地面上的病叶中越冬。越冬后孢子萌发速度很快,在湿度满足的情况下,经两小时即可萌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垂死的组织侵入,并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叶是初次侵染源。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特别是在雨季蔓延迅速。当7月中旬温度上升到30℃以上,遇到雷阵雨,苗圃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初发病的苗木,可以形成发病中心。月平均温度在11℃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当月平均气温高于20℃时,病叶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至到10月气温下降到25℃以下,相对湿度低于50%,病菌才逐渐停止扩散。
  沙土地或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地,苗木生长衰弱,发病较重。苗木生长过密、氮肥施的过多、遮阴时间过长使苗木生长柔软,易发病。阳光照射强烈而不遮阴的苗木也易发病。
  防治措施
  1、选择圃地:苗圃地要选择沙壤土和壤土,避免选用沙土、粘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发生过赤枯病的苗圃,冬季要深耕或实行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苗木 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加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对过密的苗木要及时间苗,使苗床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在光照强时要注意遮阴,幼林要及时抚育、间种绿肥,创造不利于赤枯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和幼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4、拨除病苗: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雷雨过后,要经常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拨除烧毁,以免扩散蔓延。
  5、药剂防治:发病期间每两周喷洒一次1∶1∶200倍波尔多液,或喷洒50%退菌特800倍液、70%的百菌清500—800倍液。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