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poiuylkjh     提问时间: 2009/8/21 8:07:44
问题:
 

专家你好:我家杨树苗【下完雨后】出现黄秀和白斑,请问是什么病,怎么治,对生长有妨碍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8/21 9:43:34

杨叶锈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 症状
  春天毛白杨展叶期,受侵染的冬芽早于健康芽2~3日萌动,形成黄色绣球花状的病叶。严重受害的病叶经三周左右即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在叶背面产生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柄部隆起。受侵叶片上有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产生溃疡斑。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毛白杨锈病是有担子菌亚门栅锈属Melampsora真菌引起。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春季,受害冬芽开放时即形成大量夏孢子堆,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靠风力传播。一般春季气温高发病早,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苗木稠密,水浇条件好或低洼地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1) 早春清除病芽。但必须注意,清除操作时避免孢子飞散,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2) 选育抗病强的品系。
  (3) 发病期间喷洒100倍50%的代森锌或者500~1000倍50%退菌特等杀菌剂有一定的效果,粉锈宁用于银白杨效果很好,但毛白杨叶片对粉锈宁极为敏感,易生药害。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8/21 12:04:35

杨锈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严重时使病叶和病芽枯死,影响杨树的生长。因此,该病是毛白杨苗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除危害毛白杨外,还能危害新疆杨、苏联塔形杨、河北杨、山杨、银白杨等。

    1.症状

    春天杨树展叶期,即可看到树上满布黄色粉堆,形成一束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侵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部隆起。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在较冷地区,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也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2.病原

    引起毛白杨的病菌在我国有马格栅锈菌(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er)、杨栅锈菌(M. rostrupii Wagner)和圆痂夏孢子锈菌(Uredo tholopsora Cumn.)。目前普遍承认的在我

    国主要是前两种。这两种菌在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及侧丝的形态和大小上差异不大。夏孢子堆为黄色,散生或聚生。夏孢子橘黄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刺,壁厚。侧丝呈头状或勺形,淡黄色或无色。冬孢子堆于寄主表皮下,冬孢子近柱形。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我国尚未搞清。据国外报道,马格栅锈菌的转主寄主应为紫堇属(Corydalis)和白屈菜属(Chelidonium)植物。杨栅锈菌的转主寄主应为山靛属(Mercurialis)植物。据记载,我国在河北省曾在紫堇属植物(Corydalis sp.)上发现过马路栅锈菌的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世代,但是否与毛白杨锈菌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3.发生发展规律

    (1) 越冬与侵染:病菌可以菌丝状态在冬芽中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初侵染的中心。枝梢溃疡斑内的菌丝也可越冬。病落叶上的夏孢子经过冬天后虽有一部分具有萌芽和侵染能力,但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其萌发率迅速丧失,因此在初侵染中的作用远不如带病的冬芽为重要。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形成冬孢子,但数量不多,而且其转主寄主至今并未弄清。所以从田间发病实际情况可以肯定冬孢子在侵染中并无重要作用。

    (2)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温湿度与病害的关系:在北京地区,于4月上旬气温升高到13℃左右时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康芽早1~2天展开,经3星期左右便干枯。病芽主要在枝条上部为多。病芽陆续出现的时期为4个星期左右,但大量出现时期主要在4月中旬至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至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

    故病害进入平缓期。8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至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展。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与温度和叶龄有密切关系。夏孢子萌发温度为7~(15~20)~30℃。当日平均温度为12.9℃时潜育期为18天,15~17℃时为13天,20℃时为7天。在同样温度下,展叶7天的幼叶潜育期为10天,展叶22天的成长叶为12天,而展叶50天的老叶为17天。

    苗龄或树龄与感病的关系:1~4年生苗木与9~10年生以上的树木对此菌感染程度有明显差异。幼叶受感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严重。这在田间表现十分明显。这种抗病性的差异除了与幼叶气孔分化少、角质层发育弱,以及细胞壁薄等性有关外,与抗坏血酸、酚类物质的含量有关,也与胱氢酶的活性有关。

    树种与感病的关系:该菌虽然除危害毛白杨、新疆杨、银白杨等外,还能侵染响叶杨、河北杨、山杨及苏联塔形杨等白杨派树种,但树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在田间是明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摘除病芽,喷药保护: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要彻底。并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以免夏孢子杨散。由于毛白杨对粉锈宁过敏,所以也可以在该时期喷洒粉锈宁800倍液,消灭病芽。但喷此药时只能喷病芽,不可喷及正常叶,否则生药害。目前生产上在毛白杨移栽时,常进行修剪,去除顶梢和枝梢。这对减少病芽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辅以摘病芽或喷药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2)减少在侵染来源:清除田间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由于夏孢子大多降落在离其产生处的300米范围内。故育苗区应尽可能远离发病的大苗区。

    (3)药剂治疗:在发病间喷洒100倍50%的带森氨;500~1000倍50%退菌特等有一定效果。室内试验表明2000倍洗衣粉液对夏孢子萌发有100%的抑制效果,可以进一步试用。

    (4)生物防治:Cladosporium sp.,Alternaria sp., Trichoderma sp.等真菌对夏孢子有消解作用。这些真菌在毛白杨感病叶片上经常发生。但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8/22 21:24:06

杨树叶銹病的可能性较大。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