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山核桃是我国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目前,中国山核桃栽培最集中的地方是浙皖交界的天目山系,分布范围较窄,正是由于其栽培的局限性,目前全国还没有系统的造林技术规程,就是在山核桃产区也没有完善的栽培模式,给山核桃的规范化发展和指导农民开展山核桃生产带来了不便。因此,制定一个标准化的山核桃栽培丰产技术规程,促进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程是在长期的山核桃生产实践中总结,并通过生产加以检验的技术标准,对山核桃的种子、苗木、造林、幼林管理,成林抚育、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力求先进、科学、可行,适用于适宜山核桃发展地区的山核桃生产需要。
本规程经审定通过后,为地方性标准,指导全省山核桃生产。
本规程未提及部分按皖D/ZY07—87《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执行。
本规程由宁国市林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
1、种子管理:
1.1、种子采集
1.1.1选择长势旺、产量高、果核大、果壳薄、抗性强、性状稳定的壮龄树作为采种母树。
1.1.2采种时间在白露过后,果蒲表皮发黄、大量脱落时采集。
1.2、种子质量要求
1.2.1干粒重:不低于3500g。
1.2.2净度:不低于100%。
1.2.3发芽率:不低于85%。
1.2.4生活力:不低于90%。
1.3、种子贮藏
1.3.1当年秋播的种子随采随播,带蒲播种。
1.3.2第2年春播的种子采集后去外果皮,经水洗选取下沉的种子,薄摊室内阴干5—7天后,用湿细沙层积贮藏。切忌在阳光下晒干。贮藏时,一层沙一层种子,堆高不超过30cm,沙床长度不限,宽1m,两边用木板隔挡,随时观察翻动。沙床中间每隔50cm竖放竹篓或草把通气。每隔两面周翻动一次,保持细沙湿涧。
2、苗木管理
2.1、苗圃地选择:选择阴坡、半阴坡,排灌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
2.2、用地整理
2.3、播种育苗
2.3.1播种量:秋播种蒲320-400kg/667m2,春播种籽80-100kg/667m2,出苗量达到1.5—2万株/667m2。
2.3.2播种时间:秋播在当年9月中下旬,春播一般在第二年2—3月份。春播前对贮藏用的细沙洒水至充分湿润沾手,进行催芽,待多数种子开裂后播种。
2.3.3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法,株行距10×20cm。播种时将种子横放,种子裂缝面与地面垂直,以利种子生根发芽。
2.3.4播种深度:秋播深度3cm,春播深度2cm,播种后以细土覆盖。
2.4、苗期管理
2.4.1冬季防冻:秋播苗一般当年可出苗60%,应注意冬季防冻。12月份用已消毒的稻草进行覆盖,厚7—8cm,元月至2月霜冻时在草上加覆地膜,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揭开地膜,正月底揭去稻草。揭草时注意保护小苗。
2.4.2施肥:秋播苗当年入冬前施少量磷酸二氢钾,促其木质化,帮助越冬。第2年苗木出齐、叶舒展开、茎木质化后,用0.2%的尿素喷施追肥。5月份生长季节开始时,用0.4%的浓度追施速效氮肥,10天1次,连施3次。9月份再追施一次钾肥。春播苗视其生长情况,在当年或第2年多次施肥。
2.4.3苗木遮荫:6月上旬用遮荫网遮荫,防止日灼,促进苗木生长。遮荫时随阳光的强弱变化,随时调整遮荫时间。
2.4.4防涝防旱:育苗期间防止积水烂根,遇旱灌水浇根。
2.4.5病虫害防治:在6—7月苗木旺盛生长期,以波尔多液等喷防病害,落叶以后,用波美度3度石硫合剂防枝枯病。
2.5、苗木起运
2.5.1起苗前圃地灌水湿润土壤,便于起苗。
2.5.2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感染病害、遭受虫害或壁裂、折断、根系损伤严重,以及失水、干桔和霉烂的苗木,不得用于造林。
2.5.3严格进行苗木分级,选用一二级苗木造林。一级苗:苗高80cm、地径0.8cm以上;二级苗:苗高60 cm,地径0.6cm以上。
2.5.4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严防风吹日晒。
2.5.5苗木需远距离远输的,装车时要包扎防根系失水和减少根系氧化。
2.5.6苗木调运时,应进行产地检疫,并具备两证一签。
2.5.7禁止挖取野生苗木大面积造林。
3、造林地选择
3.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3度,最低气温不低于-19度。年降水量在1300—1500MM,昼夜温差较大。
3.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100—700米范围内的中低山腰,山脚的避风区,丘陵、低山地区的阴阳坡,坡耕地均可造林。海拔500米以上,阳坡好于阴坡。海拔500米以下,阴坡好于阳坡。孤立山包、迎风坡、山谷积水处不适宜种植。
3.3、土壤条件:山核桃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由花岗岩、千枚岩、板岩、灰质页岩、石灰岩等母岩发育的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土壤深厚、湿润肥沃,PH5.5-6 .5,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旺盛。以石灰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最好。幼年石灰土,普通红壤及由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不适宜种植。
3.4、山核桃造林提倡块状混交。
4、造林整地
4.1、山区造林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坡度25度以下的缓坡山地,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带宽2米,带中的灌木、杂草全部清理,带与带之间保留3米—4米宽的原有植被带。在带上按定植穴开垦1m×2m见方地块。也可以采取全面砍灌的方式清理造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采用块状整地,按定植穴清理1m×2m并开垦1m×1m见方的地块,保留山场其他的灌木、杂草。
4.2、坡耕地造林,清除杂草后挖定植穴。
4.3、定植穴50×50×40CM,栽植前回填土时表土填入下层心土回填上层。
5、造林方法
5.1、造林季节:山核桃冬、春季造林均可,一般海拔500米以下冬季造林,500米以上春季造林效果较好。
5.2、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栽前苗根沾泥浆或用ABT生根粉或双吉尔—GGR系列生长调节剂处理,栽植时,保持苗木挺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比苗木原深度深2—3CM。
5.3、造林密度:山核桃的初植密度以每公顷300—360—405株为宜,最终保留每公顷240—270—300株。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初植密度大,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小。
5.4、在造林过程中,注意苗木保护,不碰伤苗木和损伤根系。
6、幼林抚育
6.1、除草松土
6.1.1采用块状整地的山区造林,当年夏初对1m×1m的块状进行垦复松土,培土抚育,2—4年内每年初夏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逐步开垦3m×3m或4m×4m见方成鱼鳞坑状,同时清除块中的杂草,覆盖在幼树根际周围或翻埋入土中。
6.1.2采用水平带状整地的山区缓坡造林,当年夏初进行一次培土抚育,2—4年内每年初夏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逐步拓宽开恳范围至水平带状,同进清除带中的杂灌杂草,清除物覆盖在幼树根际周围或翻埋入土中。
6.2、清理杂灌:山区造林4年以后,在每年的秋季逐步清除保留的杂灌杂草,6—8年内清理完毕。清理的灌木杂草移去林外,保持林地卫生和防火。清理时注意保护幼苗,以免损伤。
6.3、林地间种:坡耕地造林和采取全面砍灌方式的造林地。1—2年内可间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3—7年可间种玉米等高杆作物。农作物收获后,桔杆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
6.4、立体经营: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山核桃新造林可采取立体经营模式,主要有:山核桃+茶叶,山核桃+药材,山核桃+小径竹等。
6.5、造林补植: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在冬季或春季用壮苗补植。
6.6、施肥:为加速成林,有条件的可追肥基肥,肥料以山核桃专用肥为主,每株施肥量0.1-0.5kg,随着树体的生长,逐年增加。肥料施在树冠外围,促进根系扩展。
6.7、严禁造林地放牧。
7、成林抚育
7.1、除草松土
7.7.1伏铲:6月底至7月中旬进行,深度不超过10cm,将铲下的杂草铺于树根周围。
7.1.2劈草:8月底至9月初进行,劈下的杂草铺于林地。
7.1.3山核桃林地除草禁止使用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进行化学除草,如草甘磷。
7.2、施肥
7.2.1施肥时间:一年两次,3月中上旬花前和9月中下旬采果后各施一次,以促进裸芽生长、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7.2.2肥料种类:采用山核桃专用肥料或者根据林地肥力及树木生长状况进行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绿肥。
7.2.3施肥方法:在树冠外围或树冠上方开挖环状沟,沟深30cm左右,将肥料撒施沟内覆土。
7.2.4施肥数量:施用山核桃专用肥或配方施肥,每株0.5-1.0kg,有机肥或绿肥根据条件可以多施。
7.3、人工辅助授粉
7.3.1授粉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雌花开放后10天以内。
7.3.2雄花粉采集:将即将散粉的雄花序采集起来,薄摊在白纸上,在中午阳光下晒1-2小时,经翻动,将上面的花序清除,留在纸上的淡黄色粉状物质即为雄花粉。雄花粉收集后用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袋内放纸包的生石灰以防潮,置阴凉室内待用。花粉保留时间不超过10天。
7.3.3授粉天气:晴天或阴天8时至16时之间的微风天气进行。如授粉后12小时内下雨,应重新进行授粉。
7.3.4授粉方法:用2—3层沙布制成长10cm,宽5cm的沙布袋,放入花粉,再放两个壹元钱的硬币封口,制成花粉袋,挂在山核桃林中风口处的高树上挂授或用长竹竿吊着花粉袋在林中走动抖授。
7.4、保花保果
7.4.1药剂选择:石灰质土壤用硫酸铜,其他土壤用三十烷醇。
7.4.2药剂浓度和方法:喷施时硫酸铜用0.02%浓度,三十烷醇用0.01mg/kg—1.00mg/kg(ppm)浓度。涂杆时硫酸铜用0.2%浓度,三十烷醇用0.1mg/kg—10.0mg/kg浓度。
7.4.3使用时间:花期使用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幼果期使用在5月底至6月初。
7.5、整形修剪
7.5.1幼树修剪:只剪去过密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一般不修剪。
7.5.2青壮龄树修剪:树高长到6—7米时,剪去树顶的中心主枝,抑制顶端生长,促进侧枝生长,扩大冠幅。同时剪去过密枝、病虫枝、枯死枝。
7.5.3盛果期树型修剪:重点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对过密的雄花枝和结果枝丛也可进行疏剪,对向心桔死的大枝进行截杆更新。
7.5.4修剪时间:在12月至来年2月份的树体休眠期进行。
7.6、截杆更新:适用于山核桃老树的更新复壮。
7.6.1截杆时间:12月至来年2月。
7.6.2栽杆高度:分枝高于5米的树体,保留3—4m高度。分枝在5米以下的树体,截杆时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主枝。
7.6.3截口处理:截口选择在应保留主枝上方20cm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斜度。向心桔死的大枝,截口应在枯死部位以下的活枝干上。截口使用波尔多浆,接蜡和环烷铜作保护处理。
7.6.4截后管理
7.6.4.1除萌:主杆萌芽后,选择3—4个不同方向的粗壮萌条培养成主枝,其余萌芽及时抹除。
7.6.4.2防风:待萌芽条长到30cm时,选用1m长的细竹杆,将竹杆固定在主杆上,然后将萌芽条松松地绑在竹杆上,防止风倒。
7.6.4.3林地管理:同7.1、7.2。
7.7、老林更新
对已进入衰老期的老树,通过在老树旁留养小苗、幼树,或在林中进行补植,待小树长大后,再砍伐老树,逐步更新林分。
7.8、采收
7.8.1采收时间:白露以后,山核桃外果皮变黄褐色,果实开始脱落时。
7.8.2采收方法:用长竹杆顶端绑一铁钩,钩住枝条,上下弹动震落果实。严禁在果实未成熟前用竹杆猛打枝条采收果实。
7.9、病虫害防治
7.9.1主要防治病害: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枝枯病。
7.9.2主要防治虫害:山核桃瘿蚊(花蕾蛆)、山核桃刻蚜、山核桃食叶性害虫、天牛类、山核桃蚧虫等。
7.9.3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技术管理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7.9.4主要防治措施:
7.9.4.1人工防治
7.9.4.1.1清园:清除林地杂物,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
7.9.4.1.2涂白:落叶前后,用生石灰5kg,硫磺0.5kg,植物油0.2kg、食盐0.4kg,面粉0.2kg,水20kg配液涂刷树干,高度不低于2m。
7.9.4.1.3 5月份用上述配液涂刷主干,防止天牛产卵。发现天牛危害新鲜刻蜡,用木捶击伤痕及周围,杀死虫卵和初卵等幼虫。
7.9.4.2物理防治
4月下旬开始,在林中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天牛类成虫以及食叶性害虫成虫。
7.9.4.3化学、生物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污染农药,制订安全性措施,农药使用应符合D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7.9.5交替使用防治手段及农药品种,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