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宏业发展     提问时间: 2009/4/27 9:44:34
问题:
 
各位专家好:怎么能把核桃种到很好,需要注意些什么?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27 9:58:56

 
核桃高标准建园技术规程
 
 
    一、核桃园整地技术
    (一)立地条件的选择
    核桃园应选择在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海拔500~1400米(最好在600~1200米)的石灰岩发育的土壤。页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可以栽种核桃,但要在结果期施石灰补充土壤中的钙质。地势低洼积水、土壤过余粘重、海拔低于500米以下的立地条件不宜发展核桃。
    (二)整地
    1.根据栽培模式确定栽植密度
    核桃可进行纯园种植、林粮间作和四旁零星栽种等栽培模式,不同的模式栽培密度如下:
    纯园种植模式  株、行距为4米×5米,每亩33株;
    林粮间作模式  株、行距为4米×8米,每亩21株;
    四旁零星种植模式  以株距5~6米为宜。
    2.整地的方法
    按栽培模式的密度要求进行定点(坡地沿等高线进行),在定点处挖1.0米×1.0米×1.0米的大穴,最后进行回填。下层70厘米回填时要用一层填充物、一层表土充分踏实,填充物主要为秸秆、青草、稻草、树叶、细树枝等;上层30厘米回填时,先用100斤腐熟的农家肥与土拌匀后填实至与地面平齐,上面再盖20厘米左右的细土。
整地时间最好在10月进行,最晚也应保证回填后与栽苗时间相隔30天以上。
    二、核桃苗的准备
    根据兴山县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近10年来在夷陵区、五峰县、秭归县引种核桃栽培的试验,在早实品种上推广云新7914/云新4号、辽核1号/中林5号两个品种组合。
    栽植优质嫁接苗是保证核桃优质、高产的前提,优质嫁接苗应具备以下标准:
    首先,应该是所需的品种纯正,无其它品种混杂;
    第二,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根系完整、发达、侧根15条以上、主根保留长度不低于20厘米,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第三,嫁接部位以上苗高不低于50厘米,基茎不小于1.2厘米。
    三、栽植技术
    (一)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
    1、要不同品种搭配建园
    核桃雌雄同株,但一般情况下雌雄花不同时成熟,雄花先开的品种称为“雄先型”,雌花先开的品种称为“雌先型”。在建核桃园时,应将“雄先型”与“雌先型”搭配在一起种植,使之两品种之间能相互授粉,提高座果率。
    2.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
    两个核桃品种搭配建园时,一般不是两品种栽植相同的株数,而是将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多栽(称为主栽品种);产量和品质较差的少栽(称为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方法很多,生产上主要有2:1和8:1两种。2:1配置是在每行授粉品种的两侧各栽植一行主栽品种(见图1);8:1配置是在每9株苗中间栽植1株授粉品种,四周的8株为主栽品种(见图2)。
 
○-主栽品种
●-授粉品种
 图1. 2:1配置
图2. 8:1配置
    (二)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自秋季落叶至初春萌发前均可进行,此期间内尽可能早栽,既能提高成活率,又能提高当年的生长量。
    (三)栽植方法
    栽植时先进行根系修整,剪去破伤根段、过长的根,上部按定干高度剪截(纯园模式留80厘米、林粮间作模式和四旁零星种植留1.3米),不足定干高度的在上部壮芽处剪截。剪截时要求剪口芽健壮、有发芽能力,在离芽1厘米以上平剪,并将剪口涂上乳胶或油漆后即可栽植。
    栽植时在回填后的大穴上挖一大小以苗木放入后不窝根、深度以苗放入后最上部侧根与地面平齐为度的栽植穴,用细土将根系分层按紧踏实后浇定根水20斤(可用0.4%尿素+0.4%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作定根水效果会更好),在上面覆5~8厘米厚的细土(不能压实),整平后覆盖1米2地膜。注意不能栽得太深(以苗的最上部根与地面平齐为准),要将嫁接口露出地面,不要埋入土中。
    四、核桃栽植当年的管理
    核桃栽植后就应加强管理,促进苗木的生长和树体结构的形成,为早产、丰产打下基础。
 (一)生长期的管理
    1.确保成活
    在春季时期做好土壤水分管理。在5月底以前,如遇特大干旱需浇水抗旱、遇阴雨天要注意排涝;萌芽至成活期间,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叶面施肥的办法加快成活,肥料可选用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每100斤水加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3两),或其它叶面喷施肥料。
    2.整好树形
    (1)核桃纯园种植模式的整形
    纯园种植模式栽植密度较大,在整形上应采用三主枝开心形的小树冠,栽植当年生长期的整形方法如下:
    对于地上部分超过80厘米(2.4尺)的苗,在80厘米处剪断定干,并用乳胶或油漆涂封剪口;对于不足80厘米的苗在芽饱满处短截(同样同乳或油漆涂封剪口),待春季新梢生长到80厘米时摘心。当主干上萌芽达8~10厘米时,选留3个生长健壮、上下相距8~10厘米、方向适当的芽作主枝培养,其余的全部抹去。当留下的主枝长到60厘米时摘心,促发分枝,并对分枝方位和分枝角度不合适的主枝拉枝处理。拉枝可用尼龙带等材料,将主枝拉至均匀伸向三个方向、分枝角度为45°为宜。
    10月中下旬,将所有梢顶端生长不充实的部分剪去,生长健壮的枝梢仅剪去顶部1~2个芽。
    (2)林粮间作模式和四旁零星种植模式的整形
    这两种模式株间距离较大,在整形上应采用六主枝疏散分层形,栽植当年的整形方法如下:
    对于地上部分超过1.3米(约4尺)的苗,在1.3米处剪断定干,并用油漆或乳胶涂封剪口;对于不足1.3米的苗在芽饱满处短截(同样同乳或油漆涂封剪口),待春季新梢生长到1.3米时摘心或剪截。当主干萌芽达8~10厘米时,选留4个生长健壮的芽,最上部的剪口芽任其垂直向上生长作主干延长枝培养,不垂直向上生长时要绑竹竿扶正;下部3个上下相距8~10厘米、方向适当的芽作主枝培养,其余的全部抹去。当留下的主枝长到60厘米时摘心促发分枝,并对分枝方位和分枝角度不合适的主枝拉枝处理。拉枝可用尼龙带等材料,将主枝拉至均匀伸向三个方向、分枝角度为70°为宜。
    10月中下旬,将所有枝梢顶端生长不充实的部分剪去,生长健壮的枝梢仅剪去顶部1~2个芽。对于主干延长枝若长度达至或超过1米时,在1米处剪截;若未到1米时从芽充实处剪截。
    3.施肥促长
    5月20日至6月1日期间,每株苗可在离苗干20~25厘米的四周混合埋施磷肥0.5斤+尿素0.2~0.3斤+硫酸钾0.1~0.15斤;7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每次每株苗离树干30~40厘米左右埋施尿素0.3~0.4斤+硫酸钾0.2~0.25斤;10月上旬每株苗离树干40~50厘米左右埋施尿素0.2~0.3斤+磷肥1.0斤+硫酸钾0.3~0.4斤。
    4.覆盖保墒
    进入高温时期(一般在6~8月)在树盘1米2左右范围内覆盖秸秆或青草保墒,覆盖时以不见土壤为度,不可盖得太厚,待草腐烂后再加盖。如栽植时覆盖地膜的,应在5月下旬揭去地膜上盖草降温。
    5.合理间种
    纯园种植模式和林粮间作模式均可间种。如需间作高秆作物时,要留出不低1.5米宽的“核桃行”,在“核桃行”内可间作花生、绿豆、蔬菜等生短秆作物,核桃苗四周至少1米2不能间作作物;在“核桃行”外可间作玉米、向日葵等高秆作物。如全部间作短秆作物,只要在核桃苗四周留出不小于1米2的空间外,可随意间种,不必分出“核桃行”。
    6.做好防病
    进入雨季后,每当阴雨结束时的清晨,用干燥的草木灰撒在叶面上,或露水干后用800倍液多菌灵+50毫克/公斤(每克兑水40市斤)农用链霉素防治,防治叶片发病。
    (二) 休眠期的管理
    核桃从秋季落叶至来年春季萌芽之前称为休眠期。在核桃休眠期加强管理与生长期管理具有同等重要性。核桃休眠期管理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做好土壤管理
    休眠期是进行土壤管理的好时机,好的土壤条件是核桃良好生长的基础。土壤管理具体任务是深翻改土、冬季施肥和水土保持三项。
    (1)深翻改土 在树周挖面积2.0米2、深15~60厘米(核桃苗附近挖15厘米左右,向四周逐渐加深),并整碎土块和捡出草根。通过深翻能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的性能。
    (2)冬季施肥 结合深翻改土时施入以有机肥为主的肥料。在离核桃苗40~50厘米的四周挖一深25~30厘米的沟,每株树埋入腐熟农家肥30~50斤、磷肥1斤。若农家肥不足,可埋入树叶、秸秆等,但要离苗80厘米的四周填埋。
核桃园冬季可以翻耕促进整园的土壤熟化,如能间种绿肥、蚕豆、马铃薯更好,但要在为核桃树留出不小于1米2的生长空间(在核桃树周围1米2以内不能间种)。
    (3)水土保持 在核桃园的外围开好排水沟,让大雨时园外的山洪不致冲刷园内土壤;坡地沿等高线在每两行之间栽植紫穗槐等生物篱固土。
  2.切实做好补苗工作
    对于缺株要用同品种的苗补栽。如果没有相同品种的嫁接苗,也可以栽上砧木苗,待来年夏、秋时节再就地嫁接成苗;如果苗木仅上部的嫁接部分死亡,而下面的砧木长出且生长健壮,可不必补植(特别是补植砧木是完全不必、多此一举、得不偿失),待来年嫁接也可。
对于补植(或保留)的砧木,在翌年春季芽开始萌动时离地面20厘米左右剪截,并将剪口涂上乳胶或油漆保护。当砧木芽生长达15厘米左右时,选1个健壮的留下,其余的全部抹去。
    3.细心做好树体管理
    核桃的树体管理技术性较强,需要用心、细心才会做好。树体管理主要是整形修剪,其次是涂白保护。
     (1)整形修剪
     如果秋季的10月中下旬没有修剪,可分三种情况进行整形修剪:
    (1)栽植后没进行截干处理,苗高达到80厘米(或1.3米)的核桃树,在离地面80厘米(或1.3米)处截干即可。
  (2)苗高还未达到截干高度的核桃树,选生长健壮处选1个生长健壮的芽,离芽1厘米以上剪截。
  (3)对于已分出3 个主枝的核桃树,在主枝适当部位剪截促发分枝:主枝长度达到或超过60厘米的可留60厘米短截;当主枝不足60厘米长时,可在生长健壮处选1个健壮芽,在这个芽的前方离芽1厘米以上短截。短截要注意剪口芽(贴近剪口的第一个芽)的方面要与主枝要延伸的方向相相同,通过选择剪口芽达到调节主枝分枝方向和分枝角度的目的。
  修剪后随即将剪口涂上乳胶或油漆保护。
     (2)涂白
     在修好的核桃树上涂浓的生石灰浆,保证安全越冬。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27 10:00:56

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DB5134/T65—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凉山州无公害核桃的生态环境要求、育苗、丰产培育、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商品化处理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凉山州无公害核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4281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LY/T13291999           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

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环境产地标准

DB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凉山州人民政府 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通告

3 定义

3.1 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

     指在特定的无公害环境中,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3.2 间作

在一块土地上,成行或成带状相间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栽培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光能的利用率,发挥作物的种间互利作用。

在核桃园地(除树盘以外)的行间种植适宜的矮杆(经济、绿肥)作物的栽培方式。

3.3 整形修剪

是依据核桃生长结果的特点,对树体的枝、叶、花、果进行人为剪除、调节,使其形成丰产的树体结构。

3.4 安全间隔期

      指在确保核桃果中农药残留符合本标准前提下,核桃树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采摘的天数。

3.5 污染源

指产生固体、液体、气体的有毒物质,污染空气、水源(地下水)、土壤的所有来源。

3.6 农药残留

指在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果实中的微量农药含量(包括药原本及其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

4 建园条件

4.1 选择原则

基地应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水利条件优越,空气清洁,基地5Km内无污染源存在,其园地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便于管理,水、电、交通方便的地方。

4.2  核桃园地的选择

4.2.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016,绝对最高气温38以下,年降雨量7001000mm,无霜期250300天,年日照时数不少于1400小时。

4.2.2 土壤条件

     土层厚在1m以上,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地下水位2m以下;土壤pH6.57.5,以石灰岩风化发育、富含钙质的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最佳。

4.2.3 地形地势

    海拔700m-2200m背风向阳的山麓、缓坡地、平地或排水良好的沟坪地及四旁。

4.2.4 环境条件

    符合“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环境产地标准”要求。

5 品种选择与配置

5.1 品种 

以本地区的乡土优良品种为主。引进品种需经引种试验成功后方能使用。

5.2 授粉树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为21或两个以上优良品种相间栽植。

6 苗木培育

6.1 实生苗的培育

6.1.1 采种

6.1.1.1  母树的选择

  应本着优树的原则,选择品种纯正,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个大皮薄,种仁饱满,优质抗病的成年单株为采种母树。

6.1.1.2  采种时期

  当核桃的外果皮由绿色变成黄绿色,并有部分自然开裂时,便可以采收,适宜在10月中下旬采收。

6.1.1.3 采种方法

    采收时,将打落的果实集到一处,脱去青皮,可堆积室内或阴凉处,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粒选去杂去劣,剔出小粒,空壳,成熟不好和病虫危害的种子,将精选的种子注明品种妥善贮藏。

6.1.2 种子的贮藏

6.1.2.1 干藏法

  将选好的种子装入麻袋或筐篓中,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温度应掌握在5以下,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注意防虫,防鼠,防潮,放热。

6.1.2.2 砂藏法

    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无鼠害的地方,挖贮藏坑。坑深0.3m1.0m,宽1m1.5m,长依种子多少而定。贮藏前种子应进行水选,将飘浮于水上的种仁不饱满的种子除掉,将浸泡23天的种子取出,沙藏。先在坑底铺一层湿沙(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度),厚约10cm,其上放一层核桃,然后用湿沙填满空隙,厚约10cm,依次分层铺放,直到距坑口20cm处,再用湿沙覆盖与坑口取平,上面用土培成屋脊形,坑四周挖排水沟。于坑的中间竖一草把,直达坑底。

6.1.3 种子处理

    春播的干藏种子,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处理,以确保发芽。

6.1.4 播种

6.1.4.1  播种时期

    分为秋播和春播2种。秋播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春播应在23月进行。

6.1.4.2  播种方法

   采用点播法。苗床宽为1m,按行距20cm,株距15cm点播。播种时种子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向一侧摆放,覆土厚度8cm10cm

6.1.5 苗期的管理

    核桃春播后20天左右开始发芽出苗,40天左右出齐。苗期应搞好施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止日灼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6.2 嫁接苗的培育

6.2.1 砧木培育

     砧木的培育同6.1实生苗的培育。

6.2.2 接穗的采集、贮运、处理

6.2.2.1  接穗的采集

    接穗必须是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要求髓心小,芽子饱满,无病虫害,枝粗1cm以上。采集的时间从核桃落叶后直到芽萌动前进行。采集的接穗用矿蜡或蜂蜡封严剪口,防止伤流和失水。

6.2.2.2  接穗的贮运

    接穗的贮藏用冰冻法和砂藏法。

6.2.3 嫁接技术

6.2.3.1  嫁接时间

    室外枝接的适宜时期是从砧木发芽到展叶期,芽接的时间应在3月~4月初进行。

6.2.3.2  嫁接方法

6.2.3.2.1  枝接

    枝接分为室外枝接和室内枝接两类。

6.2.3.2.1.1  室外枝接

    主要用于大树品种更换,老树更新等,主要有劈接、插皮舌接、腹接、切接等。

6.2.3.2.1.2  室内枝接

    利用出圃的实生苗做砧木,在室内进行嫁接的方法。

6.2.3.2.2 芽接

    芽片应取自1年生健壮的发育枝的中下部,以中等大的芽为最好。砧木以23年生经平茬后的当年生枝最为理想。要选在砧木中下部平直光滑、节间稍长的部位嫁接。嫁接方法有方块形芽接、“T”形芽接、舌状芽接、环状芽接、工字形芽接等方法。

6.3 苗木质量

    采用良种嫁接苗,苗木的质量要求符合LY/T13291999标准。

7 栽培技术

7.1  栽植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春节萌芽前栽植。

7.2  栽植密度

株行距5m6m×7m8m,果粮间作园6m8m×10m12m。早实密植园3m4m×4m5m

7.3  整地时间、方法及规格

整地时间:11月至次年3月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80cm×80cm×80cm,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

7.4 施基肥与回填土

每穴用腐熟的农家肥2530Kg,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后回填入栽植穴,心土回填栽植穴上层。

7.5 栽植

栽植前剪除烂根、伤根。栽植时打泥浆,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扶正苗木,舒展根系,苗木根颈高于地表23cm

7.6 栽后管理

栽后要搞好管护,防止人畜破坏,搞好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进行补植。

8 土肥水管理

8.1  土壤管理

8.1.1 幼树的土壤管理

    造林56年内,为了促进幼树的生长发育,应及时除草和松土。幼龄核桃可选用低杆的豆科作物或绿肥间作,代替松土除草。未间作的核桃园,可根据杂草情况,每年4月下旬和8月中旬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进行34次。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阿特拉津、扑草净、草甘膦等除草剂除草。一般应用草甘膦除草,每亩(667)用量0.25Kg,加水50L

8.1.2 成龄树的土壤管理

    成龄树的土壤管理主要是翻耕熟化土壤。深耕时期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季于萌芽前进行,夏秋两季在雨后进行,并结合施肥将杂草埋入土内。应从定植穴处逐年进行深耕,深度以60cm-80cm,宽50cm左右为宜,但需防止损伤直径1cm以上的粗根,每年进行2次。每年在49月份用除草剂除草23次。

8.2  施肥技术

8.2.1 施肥量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核桃生长状况和不同时期核桃对养分的需求而定。按土壤中等肥力和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每平方米计算,幼树(15年),年施肥量为氮肥50g,磷钾肥各10g,并增施农家肥5kg。初结果树年施肥量为氮肥100g,磷钾肥各20g,并增施农家肥10kg。成年树施肥量可根据幼树的施肥量来确定,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8.2.2 施肥时间

8.2.2.1  基肥 

     以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幼树底施基肥34月进行一次,10月进行一次,成年树施基肥于秋季采果后结合土壤深耕压绿时施用(910月),一年两次,亩施有机肥5000Kg,磷肥50Kg,草木灰100Kg,尿素15Kg

8.2.2.2  追肥

     以施速效性肥料为主,如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和复合肥等。一般每年施用三次,第一次是在核桃开花前或展叶初期进行,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50%;第二次在幼果发育期(6月份),仍以速效氮为主,盛果期树也可施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30%;第三次在坚果硬核期(7月份),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的20%。

8.2.3 施肥方法

8.2.3.1  放射状施肥

     从树冠投影边缘不同方位开始,向树干方向挖48条放射状的施肥沟,通常沟长为12m,沟宽4050cm,深度依施肥种类及数量而定,不同年份的基肥沟的位置要变动错开。

8.2.3.2  环状施肥

     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投影外缘,挖一条宽4050cm,深40cm左右的环状施肥沟,将肥料均匀埋好。

8.2.3.3  叶面施肥 

     将肥料稀释,用喷雾器喷施在叶面上。

8.3  水分管理

8.3.1 灌水

8.3.1.1  萌芽期

     34月份,我州降水稀少,结合春季施肥、松土,搞好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8.3.1.2 开花期和花芽分化期

     56月份,雌花受精后,果实迅速进入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如遇干旱应灌一次透水。

8.3.1.3  采收后

1011月初落叶前,可结合秋季施基肥灌一次水。

8.3.2 排水

     核桃树对地表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均较敏感,应及时进行排水。

9 整形修剪

9.1  整形

9.1.1  定干

9.1.1.1   晚实核桃定干方法

春节萌芽后,在干高1.52m的上方选留1个壮芽或健壮的枝条作为第1主枝,并将以下枝、芽全部剪除。

9.1.1.2   早实核桃定干法

定干高度0.81.2m,在定植当年抹去定干高度以下的全部侧芽。如幼树生长未达定干高度,可于次年定干。如果顶芽坏死,可选留靠近顶芽的健壮芽,促其向上生长,待到一定高度后再定干。 

9.1.2 培养树形

9.1.2.1 疏散分层形

树形建成分4步进行:于定干当年或年,在定干高度以上选留3个不同方位(水平夹角120°),生长健壮的枝条或已萌发的壮芽,培育成第一层主枝。当晚实核桃56年生,早实核桃45年生已出现壮枝时,开始选留第二层主枝。晚实核桃67年生,早实核桃56年生时,继续培养第一层主、侧枝和选留第二层主枝上的侧枝。晚实和早实核桃78年生时,选留第三层主枝12个。并从最上的主枝的上方落头开心,整个树形骨架已基本形成。

9.1.2.2 自然开心形  

树形建造分3步进行:晚实核桃34年生,早实核桃3年生时,在定干高度以上按不同方位留出24个枝条或已萌发的壮芽做主枝。主枝选定后,要选留一级侧枝。每个主枝可留3个左右侧枝,上下左右要错开,分布要均匀。一级侧枝选定后,再在其上选留二级侧枝。

9.2  修剪

9.2.1 修剪时期

  采用冬季修剪,宜在11月至次年1月进行。

9.2.2 修剪方法

9.2.2.1  幼树期的修剪

核桃幼树的修剪方法控制二次枝、徒长枝、处理好旺盛营养枝和背下枝,疏除过密枝。

9.2.2.2  结果初期的修剪

修剪主要原则是:去强留弱,先放后缩,放缩结合,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9.2.2.3  盛果期的修剪

及时回缩过弱的骨干枝;按去弱留强的原则,疏除过密的外围枝。培养结果枝组的原则是,大、中、小配置适当,均匀地分布在各级主、侧枝上;在树冠内总体分布是,里大外小,下多上少,使内部不空,外部不密,通风透光良好,枝组间距离0.61m

9.2.2.4  衰老树的修剪

将主枝全部锯掉,使其重新发枝,并形成主枝;将一级侧枝在适当的部位进行回缩,使其形成新的侧枝。 

10  保花保果

10.1 人工辅助授粉

    核桃存在雌雄花异熟现象。从健壮成年树上采集将要散粉的粗壮雄花序,以雄花序基部小花序开始散粉为最佳时期。采下的雄花序放在室内或无阳光直射的院内摊开放在纸上,使其继续散粉,适宜温度为202512天后将花粉筛出装瓶待用,常温下可保持5天。当雌花柱头开裂呈倒八字形,柱头羽状凸起,表面分泌大量粘液时,即可在上午11时前(910时最佳)用纱布袋抖授法或液喷法进行授粉。

10.2 疏花疏果

10.2.1 疏花

    疏花主要疏除雄花。在雄花芽萌动前20天内,用长11.5m的带钩木杆,拉下枝条,人工掰除雄花枝即可,也可结合修剪进行。疏雄量以8090%为宜,使雌花序与雄花数之比达130160

10.2.2 疏果

    在雌花受精后2030天即当子房发育到11.5cm时,先疏除弱树或细弱枝上的幼果,也可连同弱枝一起剪掉。每个花序有3个以上幼果时,视结果枝的强弱,可保留23个。座果部位在冠内分布均匀。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采用营林措施、物理、生物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11.2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传入。

11.3  防治方法

11.3.1  营林措施

在生态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选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适生优良品种。

11.3.2  物理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及时采取除草、松土、修剪和冬季翻土、清园等措施减少病虫源。

11.3.3  生物防治

改善核桃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核桃园病虫自控能力。

11.3.4  化学防治

按照LY/T13291999规定做好病虫发生及危害程度调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并开展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农药(附录B);有限制的使用低毒、低残农药并按GB4285GB/T832(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12 采收

12.1 采收时期及方法

果实完熟后采收。采用钩落法或击落法采收。

12.2 果实处理

堆积脱青皮,用清水漂洗,晾晒至种仁含水率7%以下。

12.3 分级

按照LY/T13291999核桃等级划分及检验规定执行。

13 包装与贮运

采用全新无污染的编制袋或麻袋包装。运输工具必须清洁、无污染物,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存贮场所应荫凉、干燥、通风、防雨防晒、无毒、无污染源。贮存的坚果(仁)含水率不得超过7%。最好贮存在01的低温冷库中。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4/27 13:59:07

山核桃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山核桃是我国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目前,中国山核桃栽培最集中的地方是浙皖交界的天目山系,分布范围较窄,正是由于其栽培的局限性,目前全国还没有系统的造林技术规程,就是在山核桃产区也没有完善的栽培模式,给山核桃的规范化发展和指导农民开展山核桃生产带来了不便。因此,制定一个标准化的山核桃栽培丰产技术规程,促进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程是在长期的山核桃生产实践中总结,并通过生产加以检验的技术标准,对山核桃的种子、苗木、造林、幼林管理,成林抚育、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力求先进、科学、可行,适用于适宜山核桃发展地区的山核桃生产需要。

  本规程经审定通过后,为地方性标准,指导全省山核桃生产。

  本规程未提及部分按皖D/ZY07—87《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执行。

  本规程由宁国市林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

  1、种子管理:

  1.1、种子采集

  1.1.1选择长势旺、产量高、果核大、果壳薄、抗性强、性状稳定的壮龄树作为采种母树。

  1.1.2采种时间在白露过后,果蒲表皮发黄、大量脱落时采集。

  1.2、种子质量要求

  1.2.1干粒重:不低于3500g。

  1.2.2净度:不低于100%。

  1.2.3发芽率:不低于85%。

  1.2.4生活力:不低于90%。

  1.3、种子贮藏

  1.3.1当年秋播的种子随采随播,带蒲播种。

  1.3.2第2年春播的种子采集后去外果皮,经水洗选取下沉的种子,薄摊室内阴干5—7天后,用湿细沙层积贮藏。切忌在阳光下晒干。贮藏时,一层沙一层种子,堆高不超过30cm,沙床长度不限,宽1m,两边用木板隔挡,随时观察翻动。沙床中间每隔50cm竖放竹篓或草把通气。每隔两面周翻动一次,保持细沙湿涧。

  2、苗木管理

  2.1、苗圃地选择:选择阴坡、半阴坡,排灌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

  2.2、用地整理

  2.3、播种育苗

  2.3.1播种量:秋播种蒲320-400kg/667m2,春播种籽80-100kg/667m2,出苗量达到1.5—2万株/667m2。

  2.3.2播种时间:秋播在当年9月中下旬,春播一般在第二年2—3月份。春播前对贮藏用的细沙洒水至充分湿润沾手,进行催芽,待多数种子开裂后播种。

  2.3.3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法,株行距10×20cm。播种时将种子横放,种子裂缝面与地面垂直,以利种子生根发芽。

  2.3.4播种深度:秋播深度3cm,春播深度2cm,播种后以细土覆盖。

  2.4、苗期管理

  2.4.1冬季防冻:秋播苗一般当年可出苗60%,应注意冬季防冻。12月份用已消毒的稻草进行覆盖,厚7—8cm,元月至2月霜冻时在草上加覆地膜,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揭开地膜,正月底揭去稻草。揭草时注意保护小苗。

  2.4.2施肥:秋播苗当年入冬前施少量磷酸二氢钾,促其木质化,帮助越冬。第2年苗木出齐、叶舒展开、茎木质化后,用0.2%的尿素喷施追肥。5月份生长季节开始时,用0.4%的浓度追施速效氮肥,10天1次,连施3次。9月份再追施一次钾肥。春播苗视其生长情况,在当年或第2年多次施肥。

  2.4.3苗木遮荫:6月上旬用遮荫网遮荫,防止日灼,促进苗木生长。遮荫时随阳光的强弱变化,随时调整遮荫时间。

  2.4.4防涝防旱:育苗期间防止积水烂根,遇旱灌水浇根。

  2.4.5病虫害防治:在6—7月苗木旺盛生长期,以波尔多液等喷防病害,落叶以后,用波美度3度石硫合剂防枝枯病。

  2.5、苗木起运

  2.5.1起苗前圃地灌水湿润土壤,便于起苗。

  2.5.2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感染病害、遭受虫害或壁裂、折断、根系损伤严重,以及失水、干桔和霉烂的苗木,不得用于造林。

  2.5.3严格进行苗木分级,选用一二级苗木造林。一级苗:苗高80cm、地径0.8cm以上;二级苗:苗高60 cm,地径0.6cm以上。

  2.5.4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严防风吹日晒。

  2.5.5苗木需远距离远输的,装车时要包扎防根系失水和减少根系氧化。

  2.5.6苗木调运时,应进行产地检疫,并具备两证一签。

  2.5.7禁止挖取野生苗木大面积造林。

  3、造林地选择

  3.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3度,最低气温不低于-19度。年降水量在1300—1500MM,昼夜温差较大。

  3.2、地形条件:海拔高度100—700米范围内的中低山腰,山脚的避风区,丘陵、低山地区的阴阳坡,坡耕地均可造林。海拔500米以上,阳坡好于阴坡。海拔500米以下,阴坡好于阳坡。孤立山包、迎风坡、山谷积水处不适宜种植。

  3.3、土壤条件:山核桃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由花岗岩、千枚岩、板岩、灰质页岩、石灰岩等母岩发育的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土壤深厚、湿润肥沃,PH5.5-6 .5,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旺盛。以石灰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最好。幼年石灰土,普通红壤及由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不适宜种植。

  3.4、山核桃造林提倡块状混交。

  4、造林整地

  4.1、山区造林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坡度25度以下的缓坡山地,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带宽2米,带中的灌木、杂草全部清理,带与带之间保留3米—4米宽的原有植被带。在带上按定植穴开垦1m×2m见方地块。也可以采取全面砍灌的方式清理造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采用块状整地,按定植穴清理1m×2m并开垦1m×1m见方的地块,保留山场其他的灌木、杂草。

  4.2、坡耕地造林,清除杂草后挖定植穴。

  4.3、定植穴50×50×40CM,栽植前回填土时表土填入下层心土回填上层。

  5、造林方法

  5.1、造林季节:山核桃冬、春季造林均可,一般海拔500米以下冬季造林,500米以上春季造林效果较好。

  5.2、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栽前苗根沾泥浆或用ABT生根粉或双吉尔—GGR系列生长调节剂处理,栽植时,保持苗木挺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比苗木原深度深2—3CM。

  5.3、造林密度:山核桃的初植密度以每公顷300—360—405株为宜,最终保留每公顷240—270—300株。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初植密度大,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小。

  5.4、在造林过程中,注意苗木保护,不碰伤苗木和损伤根系。

  6、幼林抚育

  6.1、除草松土

  6.1.1采用块状整地的山区造林,当年夏初对1m×1m的块状进行垦复松土,培土抚育,2—4年内每年初夏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逐步开垦3m×3m或4m×4m见方成鱼鳞坑状,同时清除块中的杂草,覆盖在幼树根际周围或翻埋入土中。

  6.1.2采用水平带状整地的山区缓坡造林,当年夏初进行一次培土抚育,2—4年内每年初夏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逐步拓宽开恳范围至水平带状,同进清除带中的杂灌杂草,清除物覆盖在幼树根际周围或翻埋入土中。

  6.2、清理杂灌:山区造林4年以后,在每年的秋季逐步清除保留的杂灌杂草,6—8年内清理完毕。清理的灌木杂草移去林外,保持林地卫生和防火。清理时注意保护幼苗,以免损伤。

  6.3、林地间种:坡耕地造林和采取全面砍灌方式的造林地。1—2年内可间种黄豆花生等矮杆作物,3—7年可间种玉米等高杆作物。农作物收获后,桔杆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

  6.4、立体经营: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山核桃新造林可采取立体经营模式,主要有:山核桃+茶叶,山核桃+药材,山核桃+小径竹等。

  6.5、造林补植: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在冬季或春季用壮苗补植。

  6.6、施肥:为加速成林,有条件的可追肥基肥,肥料以山核桃专用肥为主,每株施肥量0.1-0.5kg,随着树体的生长,逐年增加。肥料施在树冠外围,促进根系扩展。

  6.7、严禁造林地放牧。

  7、成林抚育

  7.1、除草松土

  7.7.1伏铲:6月底至7月中旬进行,深度不超过10cm,将铲下的杂草铺于树根周围。

  7.1.2劈草:8月底至9月初进行,劈下的杂草铺于林地。

  7.1.3山核桃林地除草禁止使用内吸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进行化学除草,如草甘磷。

  7.2、施肥

  7.2.1施肥时间:一年两次,3月中上旬花前和9月中下旬采果后各施一次,以促进裸芽生长、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7.2.2肥料种类:采用山核桃专用肥料或者根据林地肥力及树木生长状况进行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绿肥。

  7.2.3施肥方法:在树冠外围或树冠上方开挖环状沟,沟深30cm左右,将肥料撒施沟内覆土。

  7.2.4施肥数量:施用山核桃专用肥或配方施肥,每株0.5-1.0kg,有机肥或绿肥根据条件可以多施。

  7.3、人工辅助授粉

  7.3.1授粉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雌花开放后10天以内。

  7.3.2雄花粉采集:将即将散粉的雄花序采集起来,薄摊在白纸上,在中午阳光下晒1-2小时,经翻动,将上面的花序清除,留在纸上的淡黄色粉状物质即为雄花粉。雄花粉收集后用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袋内放纸包的生石灰以防潮,置阴凉室内待用。花粉保留时间不超过10天。

  7.3.3授粉天气:晴天或阴天8时至16时之间的微风天气进行。如授粉后12小时内下雨,应重新进行授粉。

  7.3.4授粉方法:用2—3层沙布制成长10cm,宽5cm的沙布袋,放入花粉,再放两个壹元钱的硬币封口,制成花粉袋,挂在山核桃林中风口处的高树上挂授或用长竹竿吊着花粉袋在林中走动抖授。

  7.4、保花保果

  7.4.1药剂选择:石灰质土壤用硫酸铜,其他土壤用三十烷醇。

  7.4.2药剂浓度和方法:喷施时硫酸铜用0.02%浓度,三十烷醇用0.01mg/kg—1.00mg/kg(ppm)浓度。涂杆时硫酸铜用0.2%浓度,三十烷醇用0.1mg/kg—10.0mg/kg浓度。

  7.4.3使用时间:花期使用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幼果期使用在5月底至6月初。

  7.5、整形修剪

  7.5.1幼树修剪:只剪去过密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一般不修剪。

  7.5.2青壮龄树修剪:树高长到6—7米时,剪去树顶的中心主枝,抑制顶端生长,促进侧枝生长,扩大冠幅。同时剪去过密枝、病虫枝、枯死枝。

  7.5.3盛果期树型修剪:重点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对过密的雄花枝和结果枝丛也可进行疏剪,对向心桔死的大枝进行截杆更新。

  7.5.4修剪时间:在12月至来年2月份的树体休眠期进行。

  7.6、截杆更新:适用于山核桃老树的更新复壮。

  7.6.1截杆时间:12月至来年2月。

  7.6.2栽杆高度:分枝高于5米的树体,保留3—4m高度。分枝在5米以下的树体,截杆时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主枝。

  7.6.3截口处理:截口选择在应保留主枝上方20cm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斜度。向心桔死的大枝,截口应在枯死部位以下的活枝干上。截口使用波尔多浆,接蜡和环烷铜作保护处理。

  7.6.4截后管理

  7.6.4.1除萌:主杆萌芽后,选择3—4个不同方向的粗壮萌条培养成主枝,其余萌芽及时抹除。

  7.6.4.2防风:待萌芽条长到30cm时,选用1m长的细竹杆,将竹杆固定在主杆上,然后将萌芽条松松地绑在竹杆上,防止风倒。

  7.6.4.3林地管理:同7.1、7.2。

  7.7、老林更新

  对已进入衰老期的老树,通过在老树旁留养小苗、幼树,或在林中进行补植,待小树长大后,再砍伐老树,逐步更新林分。

  7.8、采收

  7.8.1采收时间:白露以后,山核桃外果皮变黄褐色,果实开始脱落时。

  7.8.2采收方法:用长竹杆顶端绑一铁钩,钩住枝条,上下弹动震落果实。严禁在果实未成熟前用竹杆猛打枝条采收果实。

  7.9、病虫害防治

  7.9.1主要防治病害: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枝枯病。

  7.9.2主要防治虫害:山核桃瘿蚊(花蕾蛆)、山核桃刻蚜、山核桃食叶性害虫、天牛类、山核桃蚧虫等。

  7.9.3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技术管理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7.9.4主要防治措施:

  7.9.4.1人工防治

  7.9.4.1.1清园:清除林地杂物,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

  7.9.4.1.2涂白:落叶前后,用生石灰5kg,硫磺0.5kg,植物油0.2kg、食盐0.4kg,面粉0.2kg,水20kg配液涂刷树干,高度不低于2m。

  7.9.4.1.3 5月份用上述配液涂刷主干,防止天牛产卵。发现天牛危害新鲜刻蜡,用木捶击伤痕及周围,杀死虫卵和初卵等幼虫。

  7.9.4.2物理防治

  4月下旬开始,在林中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天牛类成虫以及食叶性害虫成虫。

  7.9.4.3化学、生物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污染农药,制订安全性措施,农药使用应符合D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7.9.5交替使用防治手段及农药品种,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