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您能帮帮我吗     提问时间: 2009/4/14 14:38:27
问题:
 
专家您好:我是做松油采割的,我想咨洵一下,目前,除了割伤树干木材表面部分的树脂道可以采集松油外,还有其它方法既可以采集松油,而又不伤害树干的方法吗????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14 15:00:01

http://ja.jxcn.cn/4/18/html/20071217/20071217095308.htm

我市湿地松低频采脂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初冬时节,泰和县冠朝镇村岭村的采脂工陈小林心里却热乎乎的,今年他通过对湿地松施用促脂剂,降低采割频率,每株仅投入0.30元药剂费,产脂量却提高了35%,5200株湿地松增产松脂5000公斤,实现增收上万元。据市林科所的技术人员介绍,采用低频采脂技术,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使采脂年限由过去5—6年,延长为10—12年。该项技术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据了解,我市目前栽种的湿地松面积达到400万亩,并已陆续进入采脂期。以前绝大多数采脂方式是沿袭马尾松的传统做法采脂工艺,这种工艺工效低,割面消耗大,资源利用年限短。为保护森林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采脂效益,从2004年起,市林科所对湿地松采脂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技术人员攻关,为充分发挥湿地松流脂持续时间长的优势,经过反复筛选、试验,自主研究开发了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促脂剂),将药剂呈雾状均匀喷洒在树木的整个割面,并改革传统的割沟频率,变过去割沟两天一次为四天一次,使单株产脂量增加20%,割面消耗减少50%,采割年限延长一倍。

    为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效益,市林科所积极稳妥地推广这项低频采脂技术,分别在吉水、安福、泰和、吉安县及青原山林场设点应用,推广面积1000多亩。青原山林场4万余株湿地松严格按照新技术要求采脂,全年割面下降幅度控制在10—12厘米,割面消耗减少了50%,采脂工劳动效率提高了67%;泰和县试验点年总产量增长了35%;吉水县试验点产脂量比对照组增产15%左右。据测算,这项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1:25,林权所有者每亩湿地松林可增收2500—3000元,每名采脂工全年可净增收万余元,而且由于低频采脂技术大大减少了树皮消耗,保护了森林资源,延长了中幼林的生长期和松林的经营周期,对稳定松脂加工业的生产,促进税收增长,都会产生直接的效益。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14 15:01:06

http://www.jian.gov.cn/main/viewadvice.asp?ch_id=18

加快推广采脂新技术的建议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14 15:29:36

低频采脂技术是吉安市林科所研究完成的一项采脂新技术,因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通过施用促脂剂,降低采割频率减少割面消耗基础上达到持续丰产,所以称之为低频采脂。其技术特点是:

1 、割一沟频率四天一刀,比二天一刀的常法频率减少一半刀数。

2 、施用湿地松高效促(产)脂灵以促进树木产脂机能,提高产脂能力。施药周期为 12 天(三次割沟)。

3 、湿地松高效促(产)脂灵是一种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无毒无害,对树木和环境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简便。

4 、此项采脂新技术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该技术综合效益:

1 、增产效果:比常法采脂平均单株年总产脂量增加 20% 。

2 、保护资源:割面消耗减少 50% ;采割年限延长一倍,每年割面下降幅度控制在 10cm 左右。

3 、生产效率:采脂工劳动生产率提高 67% 。

4 、投入收益:投入产出比达 1:25 。

该技术操作要点:

1 、采割方法:下降式,四天一刀。

2 、施药方法:每 12 天(割沟三次)施药一次,施药时间为割沟后尚未流脂时,药液呈雾状均匀喷施割面,每株每次施药量 2-3ml 。

3 、药剂保存:用洁净塑料容器封装(不得用金属容器)置于常温阴凉处。

4 、采割时间:每年 5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

湿地松灾后采用低频采脂技术有两大好处:一是因为减少了采割刀数,有利于受灾林木的恢复。二是受灾后,湿地松资源大大减少,按常规采脂采割年限短,湿地松资源有断档的危险。采用低频采脂技术可延长未折断林分的采脂年限,防止松脂加工企业因资源断档而停工停产,保证松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4/14 17:40:24

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

一、操作方法

低频采脂也是采用下降式采割法,但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降低了采割频率,由2天割1刀降为4天割1刀。为了保持松脂产量的增产,我们施用了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增脂剂),施药周期为每12天施药1次,施药时间为割沟后尚未流脂时,将药液呈雾状均匀喷洒整个割面,每株每次施药量为2-3毫升。概括起来就是4天割1刀、12天施1次药、每次施2-3毫升/株。

二、综合效益

我们用2007年在吉安市青原山试验林场推广应用1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1、资源利用  我们在青原山试验林场的34200株树上推广应用低频采脂法,在毗邻山场设置1000株对照用常规采脂法,全年采脂结束后,分别随机抽取100株测量割面长度计算平均值,用低频采脂法割面平均长为12.3厘米,用常规采脂法割面平均长为25.1厘米;由此可见,低频采脂法因采割频率降低了一倍,达到了割面消耗减少一半、资源利用率提高一倍、采割年数可翻一番的目的。如果一株树用常规采脂法可采割8年,那么用低频采脂法则可采割16年。

2、增产效果  2007年共分四次收油称重,用低频采脂法单株产脂量为4.0斤/年,用常规采脂法单株产脂量为3.4斤/年;推广林分平均每亩可采树只有40株,因此,用低频采脂法每亩产脂量160斤/年,用常规采脂法每亩产脂量136斤/年,每亩每年增产24斤,增产率为17.65%;低频采脂法按采割16年、常规采脂法按采割8年计算,则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总体产脂量为2560斤,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总体产脂量为1088斤,每亩增产1472斤,增产率为135.29%,增产效果显著。

3、采脂工效  在青原山试验林场的低丘山场,一个采脂工每天可采1500株树,2天割1刀则是2天一个轮回,那么一个采脂工一年只能割3000株树,单株产脂量为3.4斤/年,一年的采脂量为10200斤,采脂力资为1元/斤,则一个采脂工用常规采脂法一年的收入为10200元。低频采脂4天割1刀则是4天一个轮回,由于施药那天既要采割又要施药,我们安排一个采脂工每天只采1200株树,4天一个轮回则一个采脂工一年可割4800株树,单株产脂量为4.0斤/年,一年的采脂量为19200斤,采脂力资为1元/斤,则一个采脂工用低频采脂法一年的收入为19200元,比用常规采脂法增收9000元/年,增收率为88.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4、经济效益  2007年松脂市场吉安的平均价为2.3元/斤,按2007年的松脂产量计算,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松脂产值为368元,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松脂产值312.8元,每亩每年增收55.2元,增收率为17.65%;低频采脂法按采割16年、常规采脂法按采割8年计算,则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总体松脂产值为5888元,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总体松脂产值为2502.4元,每亩增收3385.6元,增收率为135.29%。按2007年总用药量计算,一株树一年的药剂费为0.3元,一株树割16年的药剂费为4.8元,一亩40株割16年的药剂费为192元,则每亩的投入产出比为1:17.63。

三、技术创新点

我们认为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有二项技术创新点,一是降低了割沟频率。低频采脂4天割一刀比2天割一刀的常规采脂减少一倍刀数,减少一倍资源消耗,提高一倍资源利用率,可延长一倍采割年数。二是提高了产脂能力。施用的增脂剂是一种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湿地松树体吸收后,能增强湿地松的产脂机能,提高产脂能力。增脂剂对人体无毒无害,对树木和环境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简便。

综上所述,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为松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松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应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4/16 22:48:51

目前还离不开“开刀”这种手术式的采脂。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