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
一、操作方法
低频采脂也是采用下降式采割法,但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降低了采割频率,由2天割1刀降为4天割1刀。为了保持松脂产量的增产,我们施用了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增脂剂),施药周期为每12天施药1次,施药时间为割沟后尚未流脂时,将药液呈雾状均匀喷洒整个割面,每株每次施药量为2-3毫升。概括起来就是4天割1刀、12天施1次药、每次施2-3毫升/株。
二、综合效益
我们用2007年在吉安市青原山试验林场推广应用1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1、资源利用 我们在青原山试验林场的34200株树上推广应用低频采脂法,在毗邻山场设置1000株对照用常规采脂法,全年采脂结束后,分别随机抽取100株测量割面长度计算平均值,用低频采脂法割面平均长为12.3厘米,用常规采脂法割面平均长为25.1厘米;由此可见,低频采脂法因采割频率降低了一倍,达到了割面消耗减少一半、资源利用率提高一倍、采割年数可翻一番的目的。如果一株树用常规采脂法可采割8年,那么用低频采脂法则可采割16年。
2、增产效果 2007年共分四次收油称重,用低频采脂法单株产脂量为4.0斤/年,用常规采脂法单株产脂量为3.4斤/年;推广林分平均每亩可采树只有40株,因此,用低频采脂法每亩产脂量160斤/年,用常规采脂法每亩产脂量136斤/年,每亩每年增产24斤,增产率为17.65%;低频采脂法按采割16年、常规采脂法按采割8年计算,则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总体产脂量为2560斤,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总体产脂量为1088斤,每亩增产1472斤,增产率为135.29%,增产效果显著。
3、采脂工效 在青原山试验林场的低丘山场,一个采脂工每天可采1500株树,2天割1刀则是2天一个轮回,那么一个采脂工一年只能割3000株树,单株产脂量为3.4斤/年,一年的采脂量为10200斤,采脂力资为1元/斤,则一个采脂工用常规采脂法一年的收入为10200元。低频采脂4天割1刀则是4天一个轮回,由于施药那天既要采割又要施药,我们安排一个采脂工每天只采1200株树,4天一个轮回则一个采脂工一年可割4800株树,单株产脂量为4.0斤/年,一年的采脂量为19200斤,采脂力资为1元/斤,则一个采脂工用低频采脂法一年的收入为19200元,比用常规采脂法增收9000元/年,增收率为88.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4、经济效益 2007年松脂市场吉安的平均价为2.3元/斤,按2007年的松脂产量计算,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松脂产值为368元,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松脂产值312.8元,每亩每年增收55.2元,增收率为17.65%;低频采脂法按采割16年、常规采脂法按采割8年计算,则用低频采脂法每亩总体松脂产值为5888元,用常规采脂法每亩总体松脂产值为2502.4元,每亩增收3385.6元,增收率为135.29%。按2007年总用药量计算,一株树一年的药剂费为0.3元,一株树割16年的药剂费为4.8元,一亩40株割16年的药剂费为192元,则每亩的投入产出比为1:17.63。
三、技术创新点
我们认为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有二项技术创新点,一是降低了割沟频率。低频采脂4天割一刀比2天割一刀的常规采脂减少一倍刀数,减少一倍资源消耗,提高一倍资源利用率,可延长一倍采割年数。二是提高了产脂能力。施用的增脂剂是一种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湿地松树体吸收后,能增强湿地松的产脂机能,提高产脂能力。增脂剂对人体无毒无害,对树木和环境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简便。
综上所述,湿地松低频采脂新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为松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松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应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