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abs686     提问时间: 2007/5/10 14:32:52
问题:
 
 专家们好:
   我自己承包了一千亩荒山,准备用来栽种楠竹.我想请问楠竹的发展前景如何?如果用带垦来开垦土地,自己培育竹苗的方法,从栽种到成林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从栽种到竹子成林需要多少年?成林后每亩每年能产出多少楠竹?全部自己加工的话有多大的经济效益?
                       敬扰
                            请速回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5/10 15:15:53

近年来,与木材市场的平稳、清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毛竹市场需求旺盛、供应充裕。由于销售速度明显加快,价格行情自然也就逐步攀升。造成毛竹市场求购火旺,供应加快的势态,究其原因,大体如下:一、由于木材市场的相对平淡,以竹代木,甚至以竹代钢的途径开拓得越来越宽。建筑业中的竹模板、竹合板,装修业中的竹地板等,由前两年的崭露头角,到目前在各自领域已经被派上了大用常所有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对毛竹的需求量。二、竹子产区的竹生产加工业迅猛发展,竹凉席、竹筷、竹家具、竹器皿、竹工艺品、竹玩具、竹珠垫等等,使得用竹量巨增。有材料表明,像贵州赤水、浙江安吉这样的产竹大县都有200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全年加工用竹几千万根,以往这些“毛竹之乡”属竹资源“输出地”,如今也向“输入地”转变。这一显著变化,充分说明林区毛竹加工产业迅猛发展的事实。三、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的浙江、福建、江西、广西、贵州诸省(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雨水过多的灾害。抗灾救险以及灾后的重建家园和农田、水利建设,无一不需要大量毛竹和竹制品。这就使得毛竹供应及销售速度都被刺激起来。四、今年南方林区一些县份属毛竹生产的小年,产量较比大年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少,有些地区的产量甚至减少了20%到30%。这个因素,也促使竹价坚挺。五、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时尚,也使城镇居民将消费目光逐步转向了自然本色、清新高雅、不易变形、防腐防潮、硬度较强、不起霉斑的毛竹。毛竹的这些优越性,使得不少城里人将其广“植”居室,竹床、竹椅、竹书橱、竹墙板、竹地板、竹碗、竹筷等,置身室内,林间毛竹的自然风韵便扑面而来。如此众多的毛竹走进千家万户,自然也就有力地促进了对竹的需求。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7/5/10 15:21:35

抓住机遇、投资闲钱,发展大有可为的竹产业

中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世界竹子之故乡”。竹子种类、面积、蓄积、产量用途及产值均居世界之首,被誉为“竹子王国”199711月,中国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2004年,中国已加工出16大类100多个系列4000多种竹子产品,竹业总产值达37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6亿美元。 

竹子适应性强:-29 - 41都能适应;在PH值为4.5-8.5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海拔3600m以下均有分布,气候从热带到寒温带都有不同的竹种

生长快:丛生3-4个月可完成高粗生长,一般每昼夜长高20-40cm,最快80cm;散生竹和混生竹30-45天完成高粗生长,一般每昼夜长高30-50cm(多见于大型竹,毛竹、筇竹等除外),最快150cm是其他林木无法比拟的。

一次栽植,年年受益:据资料显示,竹子的寿命长达60 - 300年,年年出笋,成竹,每年均可挖笋、伐竹,达到其他植物无法达到的一次种植,多年受益

用途广:除荒山造竹保护生态、园林景观绿化美化外,竹子用途广泛涉及到建筑业、制浆造纸业、人造板业、家具业、交通运输业、医药卫生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以及农业等多个行业,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已经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认可

投入少产出大,投资回收期短:以在云南的南亚热带、热带地区生长的一片规模为3000亩的集约化经营的丛生竹林,造林3年后开始进入产出期,第4-5年可收回前期竹林建设成本。进入正常生长年份后,每年的竹材、竹笋收入可250万元以上。而前期竹林建设成本(包括山地承包费、整地费、栽植费、种苗费、肥料费及管护费等)约160万元左右,第六年以后经营成本仅为每年50万元左右,利润可观效益特种林木以外的绝大多数林木、果树及农作物。如果承包年限为60年,则最多可用近55年,更造福了后代。

政策支持力度大根据政策资料,竹林已退出采伐限额,经营者可以自行确定采伐量及采伐季节,竹材及竹笋的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免而且国家支持个人及企业大力发展竹林,谁造林谁受益。 

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契机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更是绿色生态的世纪。竹子以其生长快、用途广、集约经营价值高、投资回收期以及可以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等的重视和青睐。 

2003年、2004年,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云南省林业厅、发改委财政厅等多个部门也出台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八大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林纸一体化发展纲要》等10余个文件、政策,给竹产业、特别是纸浆用竹林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契机,所以用闲钱投资荒山造竹林具有实在而且划时代的意义。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7/5/10 16:32:05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楠竹,又名毛竹、猫头竹、孟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竹类繁殖不同于树木。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下茎的分生来实现。因此,楠竹栽培管理技术不同于一般树木。
  
  一、楠竹造林
  
  1、造林地的选择。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窝。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窝”之说。对土壤要求:(1)地层深厚,达50厘米左右,肥沃、湿润。(2)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适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3)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长方形或随圆形。
  
  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二、楠竹林抚育管理
  
  (一)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楠竹栽植后,头三、四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抓除草松土,适时施肥、护笋养竹。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除草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进行。第二次应在八、九月完成。抚育要达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咸宁市林科所1965年采用移竹造林方式,营造30亩楠竹林。造后坚持抓抚育管理。到1970年就郁闭成林。目前,竹林已护展到60余亩,亩平立竹达469株,平均眉围32.2厘米。已成为咸宁市楠竹经营模式林。
  
  (二)楠竹成林抚育管理:
  
  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花纹乡星星村群众在1972年冬观测3株冬笋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目的在于:①减少林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劈林应在6——7月进行。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灌木幼嫩。易于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进行一次劈林,俗称劈“白露林”。
  
  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①垦复时间。以七、八月份为佳,谷称“七月挖金,八月挖银。”②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15厘米为宜。③垦复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星星村试验证明,垦复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适时施肥。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为保让楠竹林稳定、高产,必适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①施肥时间。每年追施两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从施崔芽肥。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学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适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土渣肥20担,或饼肥50-100公斤。③施肥方法。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即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按1米-1.5米的间距,开10×15厘米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沟施。
  
  5、合理采伐。①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严格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②采伐季节。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旺盛,伐竹会行起大量伤流。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成竹质量。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③采伐量。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丰产林应达300—350株/亩。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忌砍林缘竹。
  
  三、楠竹病虫害防治
  
  (一)楠竹害虫
  
  1、竹蝗(cerer is riangsu tsai)。又名蝗虫、蚱蜢、飞蝗、蚱鸡子。常大面积危害,以成虫、若虫取食竹叶,致使竹林枯败。防治方法:①人工挖卵:可于11月份组织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②在跳蝻出土十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用敌杀死喷撒。③诱杀:用100斤尿加1斤敌杀死,拦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亩放5——10堆诱杀。
  
  2、竹斑蛾(artona funeral is butler),又名竹毛虫。以幼虫食叶危害。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虫茧。冬季组织群众在林内搜集虫茧消毁之。②用苏云金杆菌,每亳升含2亿孢子的浓度在竹林内喷洒。
  
  3、竹笋泉蝇(pegomya kiangsuensis fan),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防治方法:①挖除受害析退笋,杀死幼虫。②加强竹林抚育,消除栖息场所,保持林地卫生。
  
  (二)、楠竹病害:
  
  1、竹水桔病。发病初,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最后成灰白色脱落。接着小枝逐渐枯死,最后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目前没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强竹林抚育管理。
  
  2、楠竹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变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减小侵染源。对病株要及时烧毁,不能留作它用。基次是加强竹林抚育,保护林地卫生。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7/5/10 22:46:56

毛竹的扩繁大多是用母竹进行移栽!

如果通过毛竹种子而育苗,进而培育成竹林的话,比采用母竹移至少要多花三年的时间,但造林成本低!

采用母竹移栽的方法,从移栽到成林一般要5---6年,成林后,平均每亩每年大约可采50株。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