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张连翔 |
性 别: |
男 |
地 址: |
辽宁省朝阳市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
电 话: |
13942112010 |
邮 箱: |
zzllxx5168@126.com |
张连翔(1959-),男,大学学历,学士学位,辽宁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学术委员会成员,《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商务部主办的《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咨询专家,朝阳市虚拟科学技术研究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
自1981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森防检疫、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经济林和生态型经济林以及园林绿化等的研发工作。现正致力于森林害虫生态防控、生物质能源林、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植被恢复与重建、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及有机果业技术研究,特别注重林业科学的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以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林农工作。20余年来,亲自主持和参加的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累积撰写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发表在《林业科学》、《昆虫学报》、《生物数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内蒙古林学院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河北林果研究》、《防护林科技》、《沙棘》、《辽宁林业科技》等中高级刊物上。翻译并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30余万字。完成一部学术专著:《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理论与应用》(待出版);参编一部学术著作和一部论文集(《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技术研究》2009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0世纪80年代,为探寻森林害虫防除的新途径,创造性地提出“生态防治”和“毒绳”防虫新技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尤其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令世人为之瞩目。不仅修改、完善了国际权威人士的既有方法,更推导出数十个新模型,其中“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Z-V模型”、“零频率新方法”,被认为是最实用、最好用的回归模型分析法。首次提出“分室种群管理(CPM)对策”和“生态防治”的新观点,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管理方略,对有效控制本地区的松毛虫灾害指明了方向。成功推导出一个定量确定logistic曲线上“速生期”的方法和“logistic衍生模型”,分别应用于林木生长节律分析、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中的最适温区的确定以及林木D-V或D-H关系、植物病害I-S关系等项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通用模型。
在林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经济林和生态型经济林研究中,提出“全生态经营”、“适度聚集式栽培”、“裸地土盘构建”、“硬枝嫩插”等与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文冠果“圃地留根育苗”新方法、新技术,既节省了高昂的种子费用,解除了重茬换地的困扰,又能保证单位面积苗木产量和质量,不失为又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并提出了自然状态下林木“根蘖性”与“天然下种更新”间的对策选择与进化关系;发现并研究了“刺槐对磷肥的高度敏感性”问题。与此同时,还提出应用“四色定理”科学配置混交树种的新方法,以及“粘土丸子”和“自然种植法”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石油植物”的研发等。有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将给应用科学带来革命性影响,兼具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近年来,对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适用技术工作给予了特别关注,先后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大果沙棘项目)、日本国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经济植物项目)以及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名优新品经济植物的引进、扩繁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已具备年产数百万株以大果沙棘、中国沙棘、文冠果、大扁杏、山杏、大枣、花楸、唐棣、柽柳、刺槐等为代表的精品苗木的能力,并愿与社会各界有志投身于绿色事业的人士精诚合作,再造山川秀美新山河!
2004年,在多年从事木本植物扦插繁殖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激素+营养”这一全新的生根剂组方理念,成功研制出具有广谱高效、方便快捷、价位合理等突出特点的“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专利)号为:200510045674.4;公开(公告)号为:CN1802922)。
2005年以来,利用《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两大权威网络平台,面向全国在线咨询广大林农、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林业技术、政策、发展等问题,公开手机电话,传道、授业、解惑,科技服务林农。为把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推广开来,特别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多次向各有关林业局的科技人员讲授。此外,还先后参加过康平县风沙治理专家论证会、朝阳市抗旱保水造林技术专家讨论会、朝阳市政府林业发展问题专家特别咨询会、《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修改座谈会、辽宁林职院教学改革座谈会,以及国内大型学术研讨会和成果鉴定会等。
因刻苦攻关,勤于奉献,多次被评为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省林业十佳青年,朝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科技先锋,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光荣称号。
总之,做学问也好、做种苗也罢,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做事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真诚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和种苗交易这双硬手编织起与广大林人开展友好往来的绿色桥梁。
联系方式
地 址:(122000)辽宁 朝阳市中山大街5-157号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电 话:13942112010
E-mail:zzllxx5168@126.com
QQ号:527813275
网 址:http://hi.baidu.com/zzllxx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