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高级搜索:
发布时间:
青杨天牛快速检验程序与监控技术
2004-03-16|
    青杨天牛(Soperda Populnea L. )又称杨枝天牛和青杨楔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危害杨柳科植物的幼干和枝梢,故为天牛科中危害枝梢和幼树的主要害虫,也是杨树幼树和枝梢的危险性害虫,因而被各省区列为补充检疫对象。为了准确快速的进行现场检疫检验与监测,我们在掌握该虫的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寄主、发生期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现场检疫检验与监测的复杂情况,研究制订了青杨天牛检疫监测方法、程序和模式,经10 多年的实施,效果良好。
    1 检查寄主
    青杨天牛主要危害毛白杨、银白杨、河北杨、山杨、加杨、青杨、小叶杨、钻天杨、北京杨、新疆杨、蒿柳和朝鲜柳等杨柳科树。因而在实施苗木产地、调运、市场检疫检验和在林间监测时,对这些树种要特别进行认真细致的检疫监测,一般应全部检验,采用一查虫瘿,二查树皮,三查入侵孔,四查羽化孔的程序,准确快速确定该虫的存在与否,以防造成重大隐患和损失。
    1. 1 查虫瘿
    青杨天牛以幼虫蛀食幼干或枝梢后,被害部位形成纺锤状瘤(即虫瘿) ,这是最明显的危害症状。由于虫瘿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会导致主干和枝梢干枯,易风析,或造成树干畸形甚至整株树秃头状,影响生长和成材;若幼虫在树干髓部危害,可使整树死亡,因而发现这种危害症状,不仅要将虫瘿剪除烧毁或用锄头砸烂消灭害虫,而且要对周围其它林木进一步仔细检查,以防遗漏受损。
    1. 2 查树皮
    若发现林木有虫瘿,则要认真检查该虫的卵是否存在,即找树皮上有无刻槽(产卵处)。青杨天牛成虫产卵时先用产卵器在枝梢上试探,然后用上颚咬成马蹄形的刻槽,直径1~3mm ,深1~2mm ,产卵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刻槽表面带有一层光滑的胶质物, 1~2d 后下陷变为深褐色,刻槽多在2 年生的嫩枝上,枝粗多在1.5cm 以上,当年生新梢上较少,但苗圃防治不力会使1 年生苗木受害,刻槽与树龄的关系是: 2~3年生的幼树都在主梢, 4年生以上的树均在树冠周围的侧枝和主梢上,有时一条枝上有多个虫瘿(多处产卵) ;对孤立木,稀疏的林木树冠周围以及树冠上部的枝条也要重点检查,因为成虫喜欢在开阔的林分和林缘活动。这些都是掌握产卵的依据,若发现有刻槽,就要采取砸卵、控(用细针刺)卵、喷注药等办法灭虫,以防其孵化成幼虫造成危害。
    1. 3 查入侵孔
    对发现有刻槽的林木,要进一步进行检查。若刻槽处湿润或有木丝(虫粪)排出,则说明幼虫存活,在每年3~10月份应特别注意监测幼虫;在10月到翌年3月期间,若有木丝堵塞虫孔,说明越冬幼虫存活。若发现幼虫存活,则应用锥子撬起树皮,找到入侵孔,采用药剂注、堵、插孔等办法灭虫。
    1. 4 查羽化孔
    羽化孔在侵入孔上方5~15mm 处,直径为2.4~4.2mm ,若有羽化孔,说明成虫已飞出进入林子,若无羽化孔,则采取措施消灭幼虫,防止羽化造成新的危害。
    2 检查害虫
    害虫的检查必须从青杨天牛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顺次查找。在该虫发生期的3~10月份, 4种虫态均存在,在10月到翌年3 月以老熟幼虫越冬。因而在检疫监测时,除查寄主外,对有怀疑的寄主,依不同的生长季节(害虫发生期)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以随时消灭存在的虫态。天牛的卵、幼虫、蛹主要随寄主调运传播,而其成虫既可随寄主调运传播,也可随运输工具的传播,还可飞翔自然扩散,因而在检疫监测中掌握这些特性和各虫态特征,方可准确、快速、无遗漏地进行检疫监测。
    2. 1 卵
    初产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长卵形,两端稍尖,中间略有弯曲,长2.4~3.0mm ,宽0.7mm ,寄生于树皮下。4~5月份为产卵期,应结合消灭成虫认真检查除害。
    2. 2 幼虫
    初孵幼虫体扁平乳白色,中龄时体呈圆筒形浅黄色,老熟幼虫稍扁深黄色,体长10~15mm ,头部棕褐色,常缩在前胸内,前胸宽阔,背面有一具光泽的硬皮板,两侧稍隆起,中间凹入,在凹入处有小颗粒组成的凸形纹,前胸腹面的两侧也各着生一椭圆形的硬皮板;腹部1~7节的背腹面有纺锤形泡突;气孔褐色,身体背面有一条明显的中线,幼虫活动期为5~10月份。
    2. 3 蛹
    体长11~15mm ,初蛹为乳白色,以后渐为褐色,腹部背中线明显,在3~4月份中旬化蛹,蛹期20~34d 。
    2. 4 成虫
    体长11~14mm ,雌虫大雄虫小,体黑色,密被浅黄色绒毛,间杂有黑色长绒毛。两鞘翅上各生有金色绒毛组成的圆斑4~5个。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鞭节状,雄虫触角与体等长,雌虫触角较体短,柄节粗大,梗节最短,均为黑色,鞭节各节基部2/3 为灰白色,端部1/3 为黑色。前胸无侧刺突,背面平坦,两侧各具一条较宽的金黄色纵带。鞘翅满布黑色粗糙刻点,并着生有淡黄色绒毛。成虫4月下旬开始活动。成虫羽化后即在虫瘿上方咬一圆形羽化孔钻出,取食叶片或枝条表皮补充营养,进行多次交配,产卵时光咬一刻槽,卵单产一粒,每头雌虫产卵15~20粒,成虫飞翔力较强,对黑光灯有弱趋性,受惊时有收缩身体或展翅即飞性,可人工捕杀。
    3 室内检验
    若在野外不能确定,可带回标本室内进一步检定或请专家鉴定,必要时要进行饲养3后确定。
    4 监测防范模式
    依寄主和各虫态的不同发生期,可拟制一定的监控模式,进行防治。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