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林业网 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原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部, 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的交汇处。地处雪峰山余脉的北坡、云贵高原向湘赣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典型地带,南邻安化,东接鼎城,北壤杨溪桥和桃花源,西靠太平铺,地处东经111°06′─111°20′,北纬28°29′─28°40′,包括沙坪镇、牯牛山乡和芦花潭乡的老屋棚、玉坪两村,总面积33818公顷。保护区总面积3381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385公顷,缓冲区面积7655公顷,实验区面积9778公顷。乌云界自然保护区,辖沙坪、牯牛山、芦花潭、茶庵铺四个乡镇及牯牛山国有林场,共涉及29个行政村。总面积53.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9.5万亩,非林业用地4.2万亩。其中有森林面积27610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2.5%,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200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两座中型水库、四条沅水支流、一万余亩原始次生林、两万余亩芭茅山地,构成了融林、灌、草、溪于一体的多种微域小环境,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典型自然生态体系,是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生栖的良好场所。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域。由于保护区位居安化暴雨区的中心地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最高可达2500mm,因此,保护区内植被茂密,保存着中亚热带较完整的大面积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 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因地质古老和受第四纪冰川侵袭影响较小, 区内物种起源古老,保存了许多孑遗植物和古老植物;同时植物成份复杂,种类繁多。据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32科393属109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7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24种;另外,区内还保存了大片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篦子三尖杉群落以及众多古树名木。茂密多样的植被营造了众多野生动物的理想庇护所,本区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71科201种,无脊椎动物21目162科99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3种。其中国家一级有银杏、水杉、伯乐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5种;国家二级有金钱松、蓖子三尖杉、巴东木莲、榉木等21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4种;二级动物有穿山甲、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红腹锦鸡等19种。
本区动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大型猫科动物群落保存,特别是濒危物种华南虎近年来频频显露踪迹,是目前中国发现野生华南虎踪迹的几个少数区域之一。据当地村民耳闻目击,保护区内至少有三只年龄不等的华南虎生存。1999年9月以来,中国著名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学建,中南林学院副教授杨道德以及常德市环保局、桃源县环保局和沙坪镇人民政府等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对华南虎留下的足迹、粪便及树干上的挂爪进行鉴定,得出了有野生华南虎在乌云界生存活动的结论。此消息于2001年2月6日、2月15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进行了报导,并在《动物报导》(2001年第一期)刊载邓学建教授《湖南省桃源县发现华南虎踪迹》论文。随后,美国虎信息中心主任郎.提尔森、杰夫、赖拉尔等外国专家也深入实地考察,作出了相同的结论。 通过1987,1998,1999,2003年对湖南省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实地调查,发现该处鸟类有91种,隶属12目27科,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4种,“三有”保护鸟类43种,2003年8月对该地夏季鸟类调查发现该地夏季鸟类共31种,隶属6目13科: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morrisonia)(优势度为0.265);常见种有绿鹦嘴鹎(Spizixossemitorques),大山雀(Parusmajor)以及红嘴蓝雀(Urocissaerythrorhyncha)。多样性指数为1.2066,均匀度指数0.3514。
|